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
下帘数点黄昏雨,一霎轻寒青杏风。

【注释】

白首:老年。预愁:预先忧虑。下帘:卷起窗帘。数点:稀疏的几点。一霎:一会儿。青杏风:春风。

【赏析】

《春日偶题》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在长安时所作。此诗描写一位老人伤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国事、民生的关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诗人自述年已老大,为国事担忧而伤心。《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雷乃发声,蛰虫咸动,启户始出。”这是说,到了正月,冬眠的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了。而“白首”一词,则更使人感到诗人因国事日坏而发愁。“预愁”二字,表明他不仅担心国家的命运,也担心自己的命运。“寒食”,即清明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以纪念介子推。寒食过后便是清明节,所以诗人担忧的是,国家将遭受战乱,而自己也可能死于非命。“过春中”三字,更是表明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下帘数点黄昏雨,一霎轻寒青杏风。”傍晚,细雨如烟地洒落下来,一阵微风吹来,带着几分凉意。这两句诗描写了暮春景色,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数点”一词,形容雨点很小,很稀疏,而“一霎”一词,又形容时间很短,但足以说明暮春天气的特点。“黄昏”二字,写出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而“轻寒”二字,却写出了天气虽然不是很寒冷,但却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最后两句诗中的“青杏”二字,则暗示了春天已经过去,而杏花尚未开放,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凄凉。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与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