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屈原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注释:

  1.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因主张改革而受排挤,最终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2. “楚国”是指当时的楚国国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汉地区。“茫茫”形容楚国的广阔无边,人民沉醉于享乐之中,而屈原则独自清醒地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使命。
  3. “独醒”指的是屈原虽然身处醉人的楚国,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愿随波逐流。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国家的未来忧虑和谋划。
  4. “灵均”是屈原的字,也代表了他的精神和理想。屈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离骚》《九歌》等,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餔糟”指吃吃喝喝,放纵自己,沉迷于世俗的生活。屈原反对这种生活态度,他认为应该保持清醒,远离这些不良风气。
  6. “渔父”是《楚辞·渔父》中提到的人物,他是古代隐士的代表,常常以钓鱼为生,不问世事。屈原在这里讽刺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大事的人。
  7. “由来”表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这里的“亦不仁”表明屈原认为那些只顾自己享乐的人是不仁义的,他们的行为背离了道德和责任。
  8. “餔糟”和“渔父”都是比喻,用来批评那些沉溺于物质享受和逃避责任的人们。
  9. 整首诗通过对比屈原与其他人的不同选择,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这首诗通过对楚国当时社会现状的描述,表达了对屈原这位伟大爱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批判。

诗中的“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整个楚国沉浸在酒色世界中的景象,而屈原则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屈原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屈原的不妥协精神。他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表现了屈原对真理的追求、对正义的坚持以及对个人尊严的维护。

全诗通过对屈原形象的塑造,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充满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不仅是对屈原个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一种反思。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信念,勇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