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三分有尚多,且饶芳草占高坡。
门前柳色如彭泽,争奈陶君止酒何。
诗句原文为:
正月二十五日以小疾在告作三绝是日苦寒。黄土冈头荠麦长,春阴蔽日午风狂。山前梅落无人见,只有幽禽啼暗香。
翻译为:
正月二十五日,由于小病在家休假,我写了这三首诗,而这一天的天气非常寒冷。
田间的黄土岗上,荠菜和小麦长得旺盛,春天的阳光被云层遮住,午后的风特别猛烈。
山前梅花纷纷落下,没有人能看见,只有鸟儿在鸣叫,发出微弱的香味。
关键词注释:
- 正月二十五日:指具体日期,可能是农历的一个月份。
- 小疾:微恙,轻微的疾病,此处指诗人因小病未能参与活动。
- 三绝:指诗中的前三段。
- 苦寒:形容天气非常冷。
- 黄土冈头:指的是一片土地,可能是一个低洼地带,这里生长着野草和作物。
- 荠麦长:荠(ji wei)指的是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麦(mai)指的是小麦,一种谷物。
- 春阴蔽日:春天的天空阴沉,太阳被云遮住,无法照射地面。
- 午风狂:中午时分的狂风。
- 山前梅落:山前的梅花已经落了,可能是指山上或附近地区。
- 幽禽:鸟类,这里特指那些不常见于人类居住区的鸟类。
- 暗香:指花香不明显,但依然可以闻到,通常用于比喻隐约可闻的美或美德。
- 止酒:停止饮酒,可能是指诗人因身体原因暂时不能喝酒。
- 春色:春天的颜色。
- 芳草:新鲜的草,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 彭泽: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某地,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陶君: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人,以隐居田园生活著称。
赏析:
这首诗是张耒在因病休假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黄土岗头荠麦的生长、春阴遮蔽日光以及山前梅花的坠落等场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面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尤其是“门前柳色如彭泽”一句,用彭泽来比喻柳树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然而,“争奈陶君止酒何”,则透露出诗人因健康原因无法畅饮的情景,增添了几分无奈和哀愁。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