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谁与破穷愁,蜀锦当轩烂不收。
白帝属车千万乘,玉轮金毂照清秋。

注释:

秋末圭窦斋前菊盛开赋得绝句时秬出未归

幽斋谁与破穷愁,蜀锦当轩烂不收。

白帝属车千万乘,玉轮金毂照清秋。

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通过写“夜雨”和“秋灯”,抒发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的情绪。全诗意境凄冷,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句“幽斋谁与破穷愁”,写自己独处幽静的书斋之中,无人共赏,只好打开窗户,让秋风透进来驱散心头的烦闷。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又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谁与”二字,既表明自己无人可以相知相伴,更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苦闷。“破”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自己心情的孤寂,也写出了秋夜的寒冷。“穷愁”一词,既点出了自己心境的落寞,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颔联“蜀锦当轩烂不收”写诗人打开窗子之后,看见外面满地的菊花,不禁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里用典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孤独和落寞,同时也借景抒情,暗含着对杜甫的怀念之情。“烂不收”三字,既写出了菊花的美丽,又表现出自己的心情。

颈联“白帝属车千万乘,玉轮金毂照清秋”则进一步渲染了自己的孤独和落寞。这两句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白帝城”,一个是“玉轮”。这两个典故都是用来烘托氛围的。“白帝城”是指汉末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地方,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象征。在这里,诗人用它来暗示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和挫折。而“玉轮”则是用来形容秋天的月亮明亮如玉,照耀大地。这里的“玉轮”既是实景,又是虚象,既指月亮,也指诗人的心情。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既写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同时,这两句诗还以景衬情,通过描绘美丽的秋夜景色,反衬出诗人心中的苦闷和落寞。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