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奠九江,苗裔遍南服。
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
危矶插江生,石色擘青玉。
蛟龙穴乱石,猱玃在乔木。
我行季冬月,江迹在山腹。
扁舟如镜面,清净不可触。
跻攀既不可,千古长幽独。
缅想邃古初,巢居戒樵牧。
【注释】
匡庐:庐山。
奠:定,确定。
苗裔:子孙。这里指庐山的后代子孙。
横江:指长江流经庐山一带。
实一族:指庐山周围的山岭和土地。
危矶:即“矶石”,指江边的险峻石岩。
擘青玉:像青玉一般的颜色。
穴乱石:岩石间有洞穴。
猱玃:一种长在乔木上的动物。
扁舟:小船。
镜面: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跻攀:攀登。这里指泛舟登山。
幽独:孤寂。
邃古初:远古的时候。
巢居:古代的一种居住方式。
戒:警惕。樵牧:打柴放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匡庐时所作。诗人从匡庐出发,乘船溯江而上,一路欣赏着沿途的自然景物,直至登临山顶的绝顶。诗中描写庐山之高、江之阔、水之清、石之奇、猿猱之巧,以及自己泛舟游山的感受。
首联写匡庐为众山之首,其地位显赫,为九江之镇;庐山的子嗣遍布南方各地。颔联写庐山横亘于长江边,四周山岭环绕,宛如一体。颈联写庐山险峰突起,岩石奇特,犹如青色的玉器;山中的蛟龙穴和猿猴在树木之间穿行。尾联写诗人泛舟游山时,只见江水清澈,如同明镜,无法触及其边际,只能攀登至山顶。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隐者在这里隐居,他们时刻提醒人们要警惕山林中的砍伐和放牧。全诗描绘了庐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