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酒不足,种秫犹可得。
无秫酒须求,时人嘲我惑。
宁当且醉酣,慎勿疑通塞。
但憎独醒人,岂有禁酒国。
酩酊忘对言,满引常默默。
诗句释义:
渊明酒不足: 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他常在诗中提到“渊明先生”,故以“渊明”代指。这里提到他的酒量不足,意味着饮酒不多。
种秫犹可得: “种秫”即种植高粱,古代一种酿酒的原料。这句表明尽管陶渊明酒量不大,但仍然可以种植酿酒所需的高粱。
无秫酒须求: 表示如果没有高粱(即没有酿制酒的材料),那么就无法酿造出酒来。这里的“求”字有寻找之意。
时人嘲我惑: “时人”指当时的人们,“嘲”是嘲笑的意思,“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困惑、不解。这里表达的是陶渊明对于酿酒材料的需求,被周围的人所误解和嘲笑。
宁当且醉酣: 意思是宁愿暂时沉醉于酒中,也不愿清醒地面对现实。这里的“酣”表示醉的状态。
慎勿疑通塞: “慎”是谨慎,“疑”是指疑惑,“通”和“塞”都是指通畅与否,这里可能是比喻某种情况或问题,需要谨慎对待。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某些事情感到疑惑,要相信其通畅。
但憎独醒人: “但”是仅仅,“憎”是讨厌,“独醒”意为独自清醒,这里指那些喜欢独自清醒的人。这里可能是说陶渊明不喜欢那些喜欢独自清醒的人。
岂有禁酒国: “岂”是难道的意思,“禁酒”是指禁止饮酒,“国”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国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哪里会有禁止饮酒的国家呢?
酩酊忘对言: “酩酊”是醉酒的样子,“忘”是忘记,“对言”指交谈或对话。这里的意思是醉酒后忘记了与别人交谈或对话。
满引常默默: “满引”是满杯的意思,“常默默”是经常默默地喝酒。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默默地喝酒,不与人交谈。
译文:
渊明酒不足,种秫犹可得。
虽然无法满足他的酒量,但还是可以找到酿酒所需的高粱。
无秫酒须求,时人嘲我惑。
如果没有高粱(酿制酒的材料),那么就无法酿造出酒来,因此会被人嘲笑。
宁当且醉酣,慎勿疑通塞。
宁愿暂时沉醉于酒中,也不愿清醒地面对现实,所以不要怀疑事情是否通畅。
但憎独醒人,岂有禁酒国。
只是讨厌那些喜欢独自清醒的人,哪会有禁止饮酒的国家呢?
酩酊忘对言,满引常默默。
醉酒后忘记了与别人交谈或对话,总是默默地喝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陶渊明的生活片段,描绘了他对于饮酒的态度以及对外界评价的反思。诗中表达了陶渊明虽然酒量不大,但仍能找到酿酒所需材料的精神。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独自清醒人的不满和对于禁酒国的疑惑。最后,他选择沉浸在酒中,不再与他人交流,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整首诗通过陶渊明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于社会和传统观念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