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好饮者,少亦登贵仕。
八年浔阳谪,学道乃忘己。
与时虽寡怨,行己终有耻。
抗言立朝廷,放志傲闾里。
优游祸福间,出处皆可纪。
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
酣歌尽百年,天理端可恃。

这首诗是苏轼模仿陶渊明《饮酒·其五》写的,内容是说乐天好饮之人,年轻时即登上高位。八年后,在浔阳因政治原因被贬。他学道忘我,与时寡怨,行事有耻,抗言立朝廷,放志傲闾里。优游祸福间,出处皆可纪。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酣歌尽百年,天理端可恃。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次韵渊明饮酒诗
乐天好饮者,少亦登贵仕。
苏轼(乐天)喜欢喝酒,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高位官员。

八年浔阳谪,学道乃忘己。
他在浔阳被贬了八年之后,开始学习道家思想,忘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与时虽寡怨,行己终有耻。
尽管他对社会有所不满,但他对自己的行为始终感到羞耻。

抗言立朝廷,放志傲闾里。
他敢于直言进谏,立志要成为朝廷中的英雄人物。

优游祸福间,出处皆可纪。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留下美好的名声。

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
就像水流一样,随波逐流;遇到困难时,又能及时停止。

酣歌尽百年,天理端可恃。
尽情地唱歌,度过了一生;相信天道,可以依靠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仿作。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他认为,虽然自己在官场中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被世俗所动摇。同时,他也认为,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留下美好的名声。最后,他用“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顺其自然,不拘泥于一时的得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