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名阿几,眉目颇疏明。
日来书案傍,学我读书声。
男儿事业多,何必学读书。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为儒。
阿几笑谓爷,薄云无密雨。
看爷饥寒姿,儿岂合贵富。
翁家破箧中,惟有书与史。
教儿不读书,更欲作何事。

阿几

小儿名阿几,眉目颇疏明。

释义:阿几,是诗人的孙子,他的名字在诗句中首次出现,意味着他是家中的年轻一员。他的眉目清晰可见,说明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日来书案傍,学我读书声。

译文:每天,阿几都会坐在我的书桌旁,模仿我读书的声音。这里表达了祖孙俩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孙子对学习的热爱。

男儿事业多,何必学读书。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的一种生活观念,即认为男子应该从事各种事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为儒。

译文:自古以来,那些杰出的男子往往不愿意成为书生。这里的“儒”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书生,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评。

阿几笑谓爷,薄云无密雨。

译文:阿几微笑着对爷爷说,就像天空中的薄云不会带来大雨一样,他也不会成为那种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实际运用的人。

看爷饥寒姿,儿岂合贵富。

译文:看着爷爷因饥饿寒冷而受苦的样子,阿几表示自己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和对家庭贫困的同情。

翁家破箧中,惟有书与史。

译文:在爷爷破旧的箱子里,只有书籍和历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珍视,以及他愿意将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子孙的愿望。

教儿不读书,更欲作何事。

译文:如果连书都不读,那还想要做什么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期望,他认为孩子应该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而不是满足于现状。

赏析:这首诗通过祖孙俩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批判以及对知识价值的认识。诗人希望孩子能够摆脱束缚,追求真正的学问和人生价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忧虑,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