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致明烛,展我窗前书。
顾谓尔童子,此岂不足欤。
得意自忘伪,观一知其馀。
尔观千万灯,岂与一烛殊。
尔岂不欲醉,举杯倾我壶。
尔岂不欲饱,搆火烹我鱼。
人生贪外物,要以乐其躯。
吾求安不足,安用劳驰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正月十五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呼童致明烛,展我窗前书。
  • 呼唤童子点燃蜡烛,展示我在窗前的诗篇。
  • 注释:展示给读者看。
  • 赏析:诗人通过“呼童”、“致明烛”等动作,展现了自己热爱文学、乐于分享的精神风貌。
  1. 顾谓尔童子,此岂不足欤。
  • 转向你(指童子)问,这难道还不够吗?
  • 注释:询问童子是否满足于现状。
  • 赏析:诗人通过对童子的询问,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
  1. 得意自忘伪,观一知其馀。
  • 得意时自然忘却虚伪,从一隅之见推知其他。
  • 注释:在得意之时,可以抛开一切虚伪,从一点小的发现推及其他。
  • 赏析:诗人以“得意自忘伪”为例,强调了在专注和专注状态下,可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1. 尔观千万灯,岂与一烛殊。
  • 你看着千万盏灯笼,哪一盏与我只差一盏烛光呢?
  • 注释:比喻每一盏灯笼都像是自己的才华,与别人不同。
  • 赏析:诗人用“千万灯”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成就。
  1. 尔岂不欲醉,举杯倾我壶。
  • 你难道不想喝酒,举起酒杯倒满我的酒壶吗?
  • 注释:邀请童子一起饮酒。
  • 赏析:诗人通过“尔岂不欲醉”的询问,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分享快乐的愿望。
  1. 尔岂不欲饱,搆火烹我鱼。
  • 你难道不想要食物充饥吗?点燃火堆烤我捕来的鱼。
  • 注释:提供食物给他人。
  • 赏析:诗人以“构火烹鱼”为例,展示了自己的慷慨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1. 人生贪外物,要以乐其躯。
  • 人生总想追求外在之物,却要以快乐为身体之本。
  • 注释:追求物质享受,但应以快乐为最终目的。
  • 赏析:诗人通过“贪外物”这一观点,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而应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1. 吾求安不足,安用劳驰驱。
  • 我追求安定的生活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辛苦奔波?
  • 注释:认为安逸的生活已经足够。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认为过多的奔波和努力是不必要的,应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