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檐前月,虽缺犹媚好。
团团理丝虫,养身恃其巧。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悲歌草间蚓,辛苦自鸣噪。
尔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鸣蛙诉其渴,谓若天可祷。
喑蝉死不鸣,岂以诉无效。
悠悠群动情,谁得辨丑好。
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夏日杂感四首》之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娟娟檐前月,虽缺犹媚好: 这一句描绘了屋檐下明亮的月光,虽然不完整,但它依然显得美丽迷人。
- 团团理丝虫,养身恃其巧: 这里描述了一群蜘蛛在结网,它们利用自己的精巧技艺来维持生命。
-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蝙蝠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在夜晚飞出室外寻找食物。
- 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这句话表达了蝙蝠捕捉飞行中的蚊虫,但无法理解蚊虫发出的噪音扰人。
- 悲歌草间蚓,辛苦自鸣噪: 这是对蚯蚓在土地中生活的描写,尽管生活艰辛,但它们依然努力发出声音。
- 尔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蚯蚓可以默默地生活,没有太多的欲望而显得焦躁不安。
- 鸣蛙诉其渴,谓若天可祷: 青蛙通过鸣叫表达自己口渴的需求,认为如果上天能够降雨解渴。
- 喑蝉死不鸣,岂以诉无效: 蝉在死亡之前不会鸣叫,因此不能通过鸣叫来请求帮助。
- 悠悠群动情,谁得辨丑好: 描述了各种生物都在展示自己的情感,但没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他生物的喜好和厌恶。
- 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 最后,作者唱歌并不是徒劳的,也是为了自我提醒和告诫。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里各种小动物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不同的生物,诗人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