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四十心不动,宠辱悠悠付春风。
圣朝湔洗诸老成,顾我衰晚名亦共。
鲁人诗书久寂寞,间壁不归书府送。
道衰洙泗忽千载,后来为政谁轻重。
平时择守要有补,岂但坐使民供贡。
吾邦邑子有游夏,未肯无言受愚弄。
天王有意苏疲俗,何术与纾鞭棰痛。
应须问道东家翁,必也斯民使无讼。

【注释】

蒙恩:蒙受皇恩。守东鲁:驻守在束鲁(今山东曲阜)。不意:想不到,没有料到。圣朝:指宋朝。升之:提拔到。藩镇:指节度使。感而:感激之意。复用:再度被启用。李文举:李文举是作者的朋友,曾任郓州观察使。

我诗四十心不动 —— 我写诗四十年,内心始终如一,不为外界的荣辱所动。

宠辱悠悠付春风—— 荣耀与屈辱如同春风一样吹拂而过,我不去计较。

圣朝湔洗诸老成—— 宋朝皇帝为清洗前朝遗留的老臣而提拔我。

顾我衰晚名亦共—— 回头看看我年老体衰,但名声也和以前一样。

鲁人诗书久寂寞—— 东鲁地区(今山东曲阜)多年没有文人墨客了。

间壁不归书府送—— 我在官署里住的时候,有时从隔壁墙壁的缝隙中看见人们送来的书,但都未取走。

道衰洙泗忽千载—— 洙、泗二水(洙水在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北,泗水在今山东省单县西北),流经东鲁一带,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了。

后人为政谁轻重—— 后世做官的人,谁重谁轻?

平时择守要有补—— 平时选择官员时,一定要有补益于民的才能。

岂但坐使民供贡—— 光是让人民缴纳赋税是不够的。

吾邦邑子有游夏—— 我的家乡(东鲁)有像孔门弟子游、夏那样的贤人,他们不肯沉默不语地被人愚弄。

天王有意苏疲俗—— 天子有心要拯救疲惫的社会风俗。

何术与纾鞭棰痛—— 用什么方法来缓解百姓的痛苦?

应须问道东家翁—— 必须去向那位东家老人询问(治国安民的办法)。

必也斯民使无讼—— 一定能够使我们这个地区的百姓不再发生诉讼的事了。

【赏析】

《答李文举》这首诗作于宋太宗至道年间(995-1005)。李文举任郓州观察使,诗人当时在东鲁(今山东曲阜)任职。他以自己一生经历为例,说明“平时择守要有补”,不要只让老百姓纳赋税。他批评那些只会“坐使民供贡”而不替老百姓解决痛苦的人,认为只有像孔子门下的颜回、曾参那样有学问的人才能够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否则就会造成社会混乱,使百姓不堪其苦。最后他希望统治者能采纳自己的建议,使百姓得到真正的休养生息,不再为官司烦扰所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