愔愔坐岁晏,忽枉故人书。
颇说清淮滨,卜筑有幽居。
归兴浩满怀,端如果投狙。
功名系遇合,不遇欲何如。

【注释】

次韵子夷兄弟:应子夷的请求,作诗相和之作。子夷,即李白之弟李曰。兄弟:指子阳、子寿、子真等兄弟。十首:《次韵子夷兄弟十首》是李白为子夷兄弟所作,共十首。愔愔:安静貌。

清淮滨:淮河之滨。幽居:隐居处。

归兴浩满怀:归隐之心如江水般浩大。端如果投狙:意谓归隐的心情如同被狙的猴子。

功名系遇合:功名与遭遇有关。

不遇:不得志。欲何如:将如何。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隐居之时。诗人以清淮为背景,抒怀寄情,抒发了对官场失意后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全诗风格恬静自然,语言简练质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开头两句“愔愔坐岁晏,忽枉故人书。”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傍晚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坐在安静的环境中,等待着老朋友的信使到来,心情显得格外期待和兴奋。

中间两句“颇说清淮滨,卜筑有幽居。”诗人表达了对清淮河畔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诗人想象着在清淮河畔建一所幽雅的居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宁静的生活。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得失的看法:“归兴浩满怀,端如果投狙。”诗人感慨万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情怀,如同被狙的猴子一样无法自拔。这表达了一种无奈、失落的情绪。

最后一句“功名系遇合,不遇欲何如。”诗人思考着自己的功名与遭遇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困惑。诗人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却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和方向。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清淮河畔美景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得失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