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
消磨馀纸墨,幻灭去无痕。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
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

【注释】

幽人:指隐士。淇澳:指水边。千卷书:形容其藏书之丰富。插架如鱼鳞:形容藏书之多,像鱼鳞一般密布。体不住:指读不完。一遇千载人:意思是说,即使有千万代的人也读不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寄题于何戢的《琬琰堂》。《琬琰堂》是何戢的居所名,在河南郑州,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何戢曾“隐居淇澳”。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何戢隐居生活以及他对于读书、交友的看法。

诗的前四句写何戢的隐居生活和对书籍的热爱。“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两句,写出了他与世俗隔绝的生活状态。“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则表现了他的学识渊博。“辛苦作室堂”一句,又点出他刻苦勤奋地学习。

诗中间六句,写他对于朋友的珍视。“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表明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则表现出他在战乱中的孤独无助。“消磨馀纸墨,幻灭去无痕。”则表现出他的超脱态度。

诗歌的最后一六句,写诗人对于功名的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则表明他的高尚道德。最后六句,写他对于名利看得很淡薄,希望友人能够珍惜友谊,不要为了名利而忘记自己的本色。

整首诗歌以何戢的隐居生活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生活和性格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对他的读书、交友、对待功名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