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陈墟太昊祠,腊雪消后融春泥。
韭芽苣甲初出土,春盘饤斗如棼丝。
里闾经过厌此物,糖䭔寒具方交驰。
江南鱼稻岂不美,长年谪居长土思。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作的五首《雪中》诗之一,描写了腊月后春天的景象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故园陈墟太昊祠,腊雪消后融春泥。
译文:故乡荒芜破败的太昊祠堂,腊月的冰雪消融后,变成了滋润的春泥。
注释:太昊祠,即太昊伏羲氏的祭祀场所,通常指代故乡。”陈墟”意即荒废的家园。”腊雪消后”指的是冬季结束,春天到来,积雪融化的情景。韭芽苣甲初出土,春盘饤斗如棼丝。
译文:韭菜嫩芽和萝卜刚刚冒出土面,春天的食物摆满了盘子,就像纷乱交错的蜘蛛丝一样。
注释:”韭芽”和”苣甲”都是春天生长出来的植物,这里特指韭菜和萝卜。”初出土”表示它们刚从土里露出头来。”春盘”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食物装饰,此处形容春季餐桌上的丰盛。”饤斗”是一种将食物摆放成各种形状的方法。”棼丝”是错综交织的蛛网,用来比喻春盘中食物的复杂多样。里闾经过厌此物,糖䭔寒具方交驰。
译文:走过的街巷中已经厌倦了这种美食,人们开始准备寒冷季节所需的食物,各种食材开始争相上市。
注释:”里闾”指的是邻里街道。”厌此物”表明人们对于这种美味不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它过于繁复或过于奢侈。”糖䭔寒具”中的”糖䭔”是指甜食,”寒具”则是指冷食,两者都代表了冬天应备的食物种类。”方交驰”描述的是这些食物在市场上争先恐后地出现,竞争激烈。江南鱼稻岂不美,长年谪居长土思。
译文:江南的水稻和鱼产难道不是很美好吗?长期被贬谪在外,我深深地想念着家乡。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南方水乡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思念。”长土思”意味着长期远离故土,思念家乡之情。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春天食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丰富生活的矛盾情感。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江南的美好与自己的困境,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