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战处沧江回,鱼龙荡潏山石摧。
荆州艨艟莫举楫,走君不劳一炬灰。
当年雄豪谁复在,乔木荒烟忽千载。
蕲州截竹作笛材,一写山川万古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偶书三首”,然后根据对诗句的内容的理解,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注意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比如“走君不劳一炬灰”是说不用一把火就能烧掉你,表达出诗人对孙权的敬仰之情。再如“当年雄豪谁复在,乔木荒烟忽千载”“乔木荒烟忽千载”一句写三国时的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思考。最后,注意要对全诗进行总结性的赏析。
【答案】
译文:
赤壁之战时水军战船在江面来回荡漾,鱼龙在山崩石裂中消失不见。荆州的水军不要举桨摇橹,用烈火烧毁敌舰不费吹灰之力。当年的英雄豪杰还有几人?只有那高高的乔木长满了荒芜的烟雾。蕲州人砍竹做笛,一曲曲哀怨的笛声抒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感慨。
注释:
沧江:指长江、长江流经的江南一带。
艨艟:古代战船名。
走君不劳一炬灰:意思是说,你不必亲自挥动火把,敌人就会自行溃败。
走君:指周瑜。一炬灰:一把火。
乔木:高大挺拔的树木。荒烟:形容草木荒凉,一片枯黄。
蕲州:今属湖北。这里借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截竹作笛:用竹子制成笛子。
赏析:
此为《赤壁怀古》组诗之三,也是这三首诗中唯一一首以叙事为主的咏史之作。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时已入蜀,故称“偶书”。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主要是通过赤壁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第一句“周郎战处沧江回”,“周郎”指的是孙权,“战处”就是发生战争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在赤壁之战的遗址上江水回旋流淌,波涛汹涌。“沧江回”与前面的“沧江”相呼应,表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就在长江边。
第二句“鱼龙荡潏山石摧”。“鱼龙”指代水族,“荡潏”即动荡,“山石摧”即被山崩石裂所破坏。这句的意思是在赤壁之战的遗址上鱼龙被惊扰,山林岩石也遭到破坏,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第三句“荆州艨艟莫举楫”,“荆州”指代荆州地区。这句的意思是荆州的水师不要举桨摇橹,因为那里的敌人已经不攻自破。这里的“莫举楫”与前面的“莫举”相呼应,都表示不要主动去进攻,而是等待敌人的自溃。
第四句“走君不劳一炬灰”,“走君”是指孙权,“一炬灰”即一把火。这句的意思是说孙权不必亲自挥动火把,敌人就会自行溃败。这里的“走君”与第二句的“走君”意思相同,都是说不要亲自去进攻孙权的军队。“不劳”与前面的“劳”相对应,表明不必付出太多的代价。
第五句“当年雄豪谁复在”,“雄豪”是指英雄豪杰,“谁复在”即还有谁能存在。这句的意思是那些昔日的英雄豪杰还有谁能存在?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感叹和对历史的思考。
第六句“乔木荒烟忽千载”,“乔木”指高大挺拔的树木,“荒烟”指草木荒凉,一片枯黄。这句的意思是只有那高高的乔木长满了荒芜的烟雾。这里的“荒烟”与前面的“乔木”相呼应,都表示一种荒凉的景象。
第七句“蕲州截竹作笛材”,“蕲州”指今天安徽省宿州市境内的蕲县(今宿州)。这句的意思是蕲州人砍竹做笛子,一曲曲哀怨的笛声抒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蕲州截竹”与前面的“截竹”相呼应,都表示用竹子制作乐器。
第八句“一写山川万古哀”,“一写”即写出,意思是用竹子制作笛子,可以写出千古以来的山川景色。这里的“万古哀”与前面的“哀”相呼应,都表示一种深深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