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搭秋千窗半扃,行人屐送隔墙声。
群花相倚啼妆面,苦不催晴怨懒莺。

【注】

①斜搭:斜倚。②蛩(jiǒng):虫名,俗称“秋虫”,鸣声如“吱吱”声。③屐(jī):用木、竹等制成的鞋。④莺:黄鹂鸟的别称。⑤倚:依傍。

【赏析】

这是一首写雨中过陆家园所见所感的小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第一句“斜搭秋千窗半扃”,写雨天在陆家园所见之景。“斜搭”,即倚着,靠着。诗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邻家姑娘正倚在秋千上,斜身躺着,好像倚窗而眠。“半扃”(jīng),一半关闭。“门”指“牖”(yǒu),窗户。“扃”,闭锁。这一句描写了窗外的景象:一个少女斜倚秋千,半掩着门窗,窗内是幽静的居室;窗外则是雨中的庭院。

第二句“行人屐送隔墙声”,写雨天在陆家园所见之人的动作。“行人”,指陆家园的游人或作者自己。“屐”,木底有齿的鞋。诗人听见隔院传来游人穿屐踏地的声音,那声音似乎很响:“隔墙”二字,写出了诗人听到声音的距离之远,也写出了声音的传得远。这一句描写了游人穿行的情景:他正在雨中行走,脚步踩得木屐发出清脆的声响:“隔墙”二字,写出了声音传播的距离之远。

第三句“群花相倚啼妆面”,描写了雨天在陆家园所见群花之态。“群花”指各种花朵。“相倚”,互相依傍,互相依靠。这句的意思是说:雨中庭院里的花儿互相倚靠着,相互依靠。“啼妆面”,啼叫的花容。这一句描写了雨中群花之态:它们在雨中相互依偎在一起,好像在相互倾诉衷肠:“啼”字既写出了花瓣的形态,又写出了花朵的状态。

第四句“苦不催晴怨懒莺”。这一句写雨后天气转晴,人们盼望晴天的心情和莺鸟懒洋洋地不愿飞出巢外的情形。“苦不”,怎么不。“晴”,这里指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怨”,抱怨。“懒莺”,即懒鸟,这里指的是黄莺。“倚窗”二句写的是一幅雨后的春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花儿们在阳光下更加鲜艳娇艳,它们在相互诉说衷肠呢;而那黄莺儿却不愿意离开窝巢,懒洋洋地不想飞出巢外,仿佛还在埋怨着什么似的。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时,诗人注意选取最富有特点的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例如,写秋千,诗人选择了“斜搭”;写篱笆,诗人写了“半扃”;写花儿,诗人写了“相倚”;写莺鸟,诗人写了“懒莺”。这样,就使画面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写景时,诗人还注意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诗人不仅看到了“行人穿屐”、“群花相倚”、“莺啼花面”等现象,而且还听到了“隔墙”的声音。这种多感觉器官的观察,增强了对事物的印象。写景时,诗人还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刻画景物。例如,诗人抓住了“倚窗”、“半扃”、“啼妆”、“隔墙”、“懒莺”等特征来刻画景物,从而使景物具有鲜明的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