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论中朝犹在耳,鸣弓仇敌已临城。
王都竟失金汤固,朝士方贪雀鼠生。
慷慨一朝先奋节,华戎终古共知名。
可惜千官臣伪后,萧萧华发尽垂缨。

【注释】

抗论:坚持己见。鸣弓仇敌:指在战争中,以鸣金为信号,表示准备战斗。王都:指国都开封。金汤固:指坚固的城池。朝士:朝廷中的人。华戎:中原和少数民族。先奋节:先献身。华戎终古共知名:中原和少数民族永远都是互相知名的。千官:百官。臣伪后:指那些奸佞之徒。萧萧:形容人衰老的样子。

【赏析】

刘挚(1078—1143),字道原,号东山居士,钜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神宗时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哲宗时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有《东山集》。

这首诗写于绍圣初年,诗人因对新党司马光等的政见不同而被免职,流寓江陵,过着隐居生活,此诗即为当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自己被贬之后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自己忠于朝廷,不随俗流,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首联“抗论中朝犹在耳,鸣弓仇敌已临城”,意思是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而那些反对我的新党仍在朝中执政。“王都竟失金汤固,朝土方贪雀鼠生”,意思是国家都城已经失去了坚固的防御,朝廷中的大臣们只顾自己的私利。

颔联“慷慨一朝先奋节,华戎终古共知名”,意思是我已经先一步献身于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中原和少数民族也永远是互相知名的。尾联“可惜千官臣伪后,萧萧华发尽垂缨”,意思是可惜那些奸佞之徒当权后,他们的丑行也得到了人们的谴责,而我的头发也已经花白,但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志向,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立场。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自己忠于朝廷,不随俗流,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