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
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
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亦为此。
谓非贬谪实累囚,谓是归田犹禄仕。忆昔汉唐与本朝,咸有自新及起废。
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不在他时洒心例。人生如寓年年老,岁岁雕零人渐少。
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祠官之设自何时,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
欲摈老成皆不用,托于优假创斯规。当时弊政出一切,岂谓疮疣后世遗。
专宠持权事虽巧,荣华宁得多时好。君不见金陵零落故相家,一如寂寞韶阳庙。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这句诗通过“仲冬”和“春”两个季节的交替,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到来。其中“春从九地回”表达了春天从寒冷的冬日中复苏,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开始。而“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则通过重复的叙述,强调了春天的频繁和无常,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留恋。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仲冬冬至后:仲冬指的是冬季,冬至则是这个季节的一个重要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后的一段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冬季即将结束,春季即将到来的时刻。
春从九地回:这句话中的“九地”可能是指大地或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春天从这些地方归来,意味着春天的力量开始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去年春天是在这座寺庙中感受到的生机勃勃,而今年的春天又再次在这个寺庙中出现,说明这个寺庙对春天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或者意义。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春天来了又走了,不再看到花草的生长,这可能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
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它吹拂大地,仿佛一场惊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觉醒。
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这:人生的七十年,能有几个春天呢?这里的“四度逢春”可能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四个春天。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和春天珍贵性的感慨。
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祠官不再更换,就像仓库中的庾氏一样,长久地承担着职责,没有期限。这里可能指的是官职的延续,或者是某种长期服务的精神。
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大农负责粮食的分配,他的俸禄根据官职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这里的“丰俭”可能指的是生活的富足与贫困。
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人的一生如同天地间的时光,终将耗尽。无论饥饱、生死,都不值得过多地关注。
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亦为此: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天;当年的豪俊之士也有类似的经历。这句话表达了对年龄变化和生命历程的自然接受。
谓非贬谪实累囚,谓是归田犹禄仕:有人认为这是贬谪的惩罚,实际上却是被剥夺了俸禄的囚犯。有人认为这是回归田园生活,仍然享有俸禄。这里的“归田”可能指的是退隐或者退休。
忆昔汉唐与本朝,咸有自新及起废:回想汉朝和唐朝以及宋朝,都有人能够改过自新或者被重新启用。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历史上那些能够在逆境中重生的人。
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不在他时洒心例:如今难道没有大罪发生在天下吗?不在别人的时候去自责。这里的“洒心例”可能是指自我反省或者忏悔的时刻。
人生如寓年年老,岁岁雕零人渐少:人生像寄居一样一年年过去,岁月蹉跎,人会逐渐减少。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不要嫌弃四次见到魏唐的春天,仍然能够得到春天的美好。这里的“华皓”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某个具有诗意的地方。
祠官之设自何时,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祠官的设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说是在元丰年间,那时有位宰相主持其事。这里的“祠官”可能是指管理祭祀的官员,他们的存在可能是为了纪念或祈求神灵的庇护。
《仲冬冬至后》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它不仅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以及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