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
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
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
【注释】
尘外堂:隐于尘世之外。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谁识郡斋边,斯堂眇(miǎo)尘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退居幽谷,寄情山水的闲逸之趣。
首联“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点出此堂为诗人所建,并言其与鹤有关。“因依”句意谓此堂原在山间一隅,因诗人的偏爱,才特意迁至此地建起这座小屋,以供栖息之用。“旧是栖鹄地”句则说这里原是鹤类常来栖息的地方。
颔联“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杂花”句写堂前小路两旁,长满各种野花,而“挟径深”三字又极写路旁野花密布、枝蔓交错、花影斑驳的景象。“竹树交柯际”写竹林和乔木相间,翠竹丛中,绿荫掩映着树木的枝条。这一联从侧面描写了堂前的景色之美。
颈联“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诗人由对环境的描绘过渡到抒写自己的情怀。这二句承上启下,既表现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屑。“谋适野”,指隐居山林,寻求自然的宁静;“放浪聊自肆”,表明了诗人在隐居中无所事事,只好任情任性地随遇而安;最后一句“斯堂眇尘世”,则表明自己虽身居高堂雅室之中,但心中却向往自然,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
尾联“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鄙弃。“郡斋边”,指的是自己所居的官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能认识这高堂大屋的旁边就是那清静的郡斋?这堂虽然建在尘世之中,但它却是那样地清静,远离了人世的喧嚣。
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