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毗陵登多稼,万顷黄云在亭下。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
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
中有一亭容数客,郁郁两字标璇题。
吾闻国以民为本,民向东郊事耕垦。
与民同乐识见高,秋成沽酒来游遨。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前年毗陵登多稼,万顷黄云在亭下。
前年,也就是去年,我在毗陵登上了万顷的庄稼,那黄澄澄的云彩仿佛覆盖在我的头顶下。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
断碑虽然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其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而击壤老人则用他们的歌曲来赞美圣人的教化。
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
今年,也就是今年的春天,我负手而行来到了会稽,那里的州园中的瓦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中有一亭容数客,郁郁两字标璇题。
在州园的中心有一座小亭子,它容纳着几个客人在此聚会,而“郁郁”两字则是由皇帝亲自题写的,象征着吉祥如意。
吾闻国以民为本,民向东郊事耕垦。
听说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而人民应该向东方郊外一样,勤劳耕作,努力生活。
与民同乐识见高,秋成沽酒来游遨。
与老百姓一起分享快乐,见识和理解就更高远了,等到秋天丰收时,我们可以带着美酒去游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注释:
- 毗陵: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
- 万顷:形容土地辽阔无边。
- 黄云:形容庄稼长得茂盛,像云一样。
- 击壤:一种古代的劳动工具,用来耕作。
- 负丞:背负公文箱的人,指官员。
- 璇题:美丽的花纹。
- 国以民为本:国家的基础在于人民。
- 东郊:指国家的东部地区。
- 事耕垦:从事农耕和开垦土地。
- 游遨:闲逛、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