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萧然昼户开,澹松疏竹荫苍苔。
白云无事不肯出,幽鸟有时还自来。
何处覆车迷径路,几人缓颊走尘埃。
支离得意谁知我,自对庭花引一杯。
注释
- 清思堂:可能是作者的书房或者读书的地方,”清思堂”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安静和思考的空间。
- 昼坐:白天坐着,这里指在清思堂中的静坐。
- 萧然:形容环境或氛围的空旷、寂静。
- 昼户开:指日间打开门或窗户,让阳光照进来。
- 澹松疏竹荫苍苔:”澹松”指的是稀疏的松树或松林,”疏竹”是指稀疏的竹子,”苍苔”则是指青翠的苔藓。这一句描述了一种自然美景,松树和竹子的影子投射在青苔上,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 白云:这里的”白云”可能比喻诗人的心情或心境,表示诗人希望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幽鸟有时还自来:”幽鸟”通常指那些生活在深山或幽静地方的鸟儿,”有时还自来”表明这些鸟儿偶尔会飞回原处,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内心的宁静。
- 覆车迷径路:这句可能引用了历史典故或比喻,意指过去的失败或错误让人困惑或迷失方向。
- 缓颊走尘埃:”缓颊”可能是指婉转地请求、恳求,而”走尘埃”则形象地描绘了忙碌或奔波的生活状态。
- 支离得意谁知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无奈和自我认同的坚持,”支离”可能指的是身体或精神上的不完整,而”得意”可能指的是成功或成就,”谁知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真实情况的孤独认知。
- 自对庭花引一杯:诗人独自对着庭中盛开的花,品味一杯美酒,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和快乐。
译文
清思堂中白日静坐,堂上空旷如画,窗外阳光透进。
松树竹林投下斑驳的影子,青苔映衬出岁月的痕迹。
白云自在飘荡不愿归巢,山鸟偶尔归巢带来歌声。
曾经的道路因覆车而变得迷茫难辨,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
只有我一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无人知晓。
独自欣赏庭院中的花朵,斟杯美酒自酌一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诗中的景象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首句“清思堂昼坐”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沉浸思考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第二句中的“萧然”一词,既形容了环境的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宁静。这种心境与自然界的景致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第三句中的“白云”、“闲”、“小鸟”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希望自己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束缚,同时也渴望像小鸟一样回归自然的怀抱。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和自己的处境。他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和挫折,也看到了社会的复杂和多变。然而,他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前行。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安慰。他明白自己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但依然选择勇敢面对。同时,他也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享受当下的幸福时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