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戎庭苦,高栏是夕攀。
时清官事少,边静戍人闲。
雉堞临寒水,穹庐倚乱山。
皇恩正无外,不拟更移关。
【注释】
登:登上。麟州:唐时州名,今陕西神木县。戎庭:指边关,边境。高栏:城楼上的栏杆。是夕攀:即“是夕登”,在这天夜晚登上。是夕:这一天晚上。
清:安定。官事少:朝廷没有战事。边静戍人闲:边疆平静无事,戍边士兵得以休养生息。
雉堞:古代城上的矮墙或短墙。穹庐:蒙古包,毡帐。无外:没有战争,国泰民安。
赏析:
首联写诗人登上麟州城楼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的城楼上,放眼远眺。面对那辽阔的天空,不禁感叹:“莫问戎庭苦”,不必再去询问边关的艰苦生活了。“戎庭”即“边庭”,“戎门”。
颔联紧接首联,写自己登上城楼后的感受。由于战事已经停息,朝廷没有战事,因此这里的士兵都得到休息,可以安心地从事农耕等生产活动了。“时清官事少”,“时”指时间;“官事”代指军务;“少”是少的意思。此句意为:当这个时期国家太平,军务不多的时候,士兵们就可以不再去操练,安居乡间了。
颈联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城楼之下,有一座座矮墙,这是古代城池中为了防御而修建的;城墙之上,有一座座小亭子和瞭望台,这是为了瞭望敌人而建造的。诗人看到这两座建筑物,便想到:这些建筑都是用来防御敌人的。因此,他感叹道:“雉堞临寒水”,“雉堞”是古代城市中的矮墙,“临”就是靠近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用石头砌成的、靠近河流的城墙,是当年抵御敌人进攻的工事。“穹庐倚乱山”,这里的“穹庐”是指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住房。这句话是说:那些依傍着乱石堆砌而成的、靠近群山的蒙古包,也是当年抵御外敌入侵的工事。
尾联进一步抒写作者对当前和平局面的欣慰和感激之情。诗人说:“皇恩正无外”,皇帝的恩惠正是施及四方之外;“不拟更移关”,我不打算再调动军队去守卫边疆了。
这首诗以“登麟州城楼”为题,通过描绘麟州城的壮丽景色和安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人民安宁的深深热爱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