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
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
岩空闇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
这首诗的原文是:舟中晚望桃源山
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
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
岩空闇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诗的开头两句:“仙山初指眼初明,倚棹因妨半日程。”
- “仙山”指的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之地,即桃花源。
- “初指眼初明”形容诗人对桃花源的渴望和期待,仿佛在朦胧中看到了它。
- “倚棹”是靠在船边的意思,“因妨半日程”表示因为船只靠岸,耽误了行程。
- 第三句:“云里未忘寻去路,世间争合有浮名。”
- “去路”是指通往桃花源的路。
- “浮名”通常指的是虚名或虚荣心。
- 诗人表达了即使身在云端,也不会忘记寻找通向桃花源的道路,因为世间纷扰复杂,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
- 第四句:“岩空闇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 “闇”意为昏暗,“老松千尺”描绘了一幅古老的松树高耸入云的画面。
- “天静时闻鹤一声”则表现了宁静的夜空下,偶尔能听到鹤鸣的声音,增添了诗意和幽静之感。
- 第五句:“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
- “暮霞”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晚霞,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离别的时刻。
- “红影”可能指的是夕阳下的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 “峥嵘”通常用来形容山峰险峻,此处可能是指夕阳下的桃源山,美丽而壮观。
- 最后两句:“更谢暮霞怜惜别,满坡红影照峥嵘。”
- 这两句可能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感谢傍晚的霞光让他在离别之际有了更多的留恋和回忆。
- “满坡红影”进一步强调了夕阳下景色的美丽,“照峥嵘”则表明了这种美景映照出的山的壮丽姿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通过描绘晚霞中的桃源山、云雾缭绕的仙境以及宁静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诗中的“浮名”象征着世俗的名利,而“仙山”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刻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