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万斛船,岁久腰已懒。
谁能逐相师,终日问手板。
去谋一寸安,辄被三尺挽。
怜公谢蛮触,鼓卧旗亦偃。

止遽轩

我如万斛船,岁久腰已懒。

谁能逐相师,终日问手板。

去谋一寸安,辄被三尺挽。

怜公谢蛮触,鼓卧旗亦偃。

译文

我像那装满万斛的水桶,岁月悠长,腰部已经变得懒散了。

有谁能够像相师那样跟随在我身边,整天询问我的手掌和手板。

想要谋取一点点平安,却总是受到三尺长的绳索的束缚。

可怜你像谢蛮一样,鼓声低沉旗帜也偃息不动。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感叹。首联“我如万斛船,岁久腰已懒。”以比喻手法,将人比作装满万斛水的船,岁月悠长,腰部已经变得懒散了。这里的“万斛船”象征着人生的重担和压力,而“腰已懒”则揭示了这种负担带来的疲惫和无力感。这一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颔联“谁能逐相师,终日问手板。”进一步展开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这里提到了相师和手板,暗示着寻求帮助和指引的重要性。然而,诗人却没有找到愿意跟随在他身边的相师,而是终日询问手掌和手板,表达了他的无助和迷茫。尾联“去谋一寸安,辄被三尺挽。”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一寸安”意味着微小的希望和安宁,而“三尺挽”则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束缚和压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安宁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整首诗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人生困境中的挣扎和痛苦。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和矛盾,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