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帘垂密雨,孤梦隔秋宫。
红炉九华暗,香消芳思融。
仙欣望不及,鹤信遣谁通。
但云许玉斧,宁知张巨公。

【注释】

蓬莱:山名,又名“蓬莱山”。九华:地名,即今江西景德镇。玉斧:神话中砍伐树木的工具。巨公:指陶公(渊明)。

【赏析】

《雨中望蓬莱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绝诗。此诗写诗人雨中望仙山,但见秋宫之门紧闭,红炉烟消,仙踪杳无,只好遥想仙人,寄书于鸿。全诗意境幽冷凄清,语言简练朴素,富有韵味,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

首句“重帘垂密雨”,“重帘”指用双层纱帐,这里特指在窗边挂上厚重的帘子以隔绝外面的风雨声。这层帘子把室内外隔离开来,仿佛是一道屏障,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音,使诗人可以专心致志地观赏窗外的风景。然而,这种隔绝并不能消除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反而让他更加渴望与外界的交流。次句“孤梦隔秋宫”,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秋宫”既指秋天的宫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失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红炉九华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红炉中的香灰已经燃尽,只剩下黑色的炉底和周围的墙壁。而那九华宫的门也紧闭着,仿佛永远不开门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句“香消芳思融”,则转入了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里的“香”指的是九华宫中的香气,而“芳思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思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第五句“仙欣望不及”,则转向了对仙人的想象。这里的“仙”指的是仙人,而“欣望不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羡慕和向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第六句“鹤信遣谁通”,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鹤信”指的是来自远方的信使传递的消息,而“遣谁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使的依赖和期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联系外界的渴望和对于信息传递的需求。

最后一句“但云许玉斧,宁知张巨公”,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但云”指的是只言片语,而“玉斧”指的是传说中的砍伐树木的工具。这里的“宁知”则是表达一种疑问和困惑,而“张巨公”则指的是张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好奇和对于古人智慧的钦佩。

【译文】

厚重的帘幕垂下,密布的雨水淋湿了大地,我的梦境也被阻隔在秋宫之外。

红炉旁的烟雾早已消散,我那飘散的思绪也随之融化。

仙人欣喜若狂却来不及相见,只能让信使飞鸿传书。

我只听说玉斧能砍伐大树,却不知还有张良这样的大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