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庚子岁除辇下作》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岁月流转中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翻译:
呼儿来秉烛,点检鬓边丝。
呼儿来拿着蜡烛,仔细查看自己鬓角的白发。
志在惊时晚,年加愿晓迟。
希望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有所作为,但年纪的增长让愿望变得迟缓。
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
京城的生活如同漂泊不定的旅人,世事的变化让我倍感忧愁。
四十明朝是,愁吟杜子诗。
到了四十岁,我将会吟咏杜甫的诗篇。注释说明:
呼儿来秉烛:指召唤儿子来点蜡烛,以方便仔细检查自己的容貌变化。
点检鬓边丝:检查鬓发中是否已见白丝,反映了对衰老的敏感和无奈。
志在惊时晚:表达了作者想要在年老之际有所作为的愿望。
年加愿晓迟:年龄增长而心愿未达成,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京华犹旅食:描述自己生活在京城中如同过客一般,缺乏归属感。
世态益吾悲:社会变迁使得个人感到更加悲伤和无助。
四十明朝是:暗示了作者在四十岁时的处境和心境,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愁吟杜子诗:表示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忧愁与感慨,引用杜甫的诗歌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通过对白发的观察,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无奈和对青春易逝的感叹。
诗中使用了“点检鬓边丝”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对自己外貌变化的敏感和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的“京华犹旅食,世态益吾悲”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处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
最后的“愁吟杜子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情怀的认同与传承。
《庚子岁除辇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