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
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
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
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
【注释】
陕:地名,在河南省。范令巽之赴陕县:范令巽之将要到陕县去(即赴任陕县县令)。陕人西望眼:陕地的百姓望着西边。惟认马蹄东:只看见从陕西来的马向东走。陶令:陶渊明。柳县:县名,今属山东省。棠郊:县名,今属陕西省。召公:周公。千载莱芜后:指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子思继承孔子的思想并传授给他的学生,这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素风:清白正直的风气。
【译文】
西去的陕人,盼望着贤明的领导;只看见从陕西来马向东走。
追慕陶渊明,来到柳县;谒祭召公庙,来到棠郊。
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要向农民请教农事,对游手好闲的人进行劝告,听取诉讼中的真情。
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孔子是千世以后才出现的杰出人物,他的家风一直流传到今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范令巽之赴陕县任职。诗中既表现了诗人对范令巽之的殷切希望,也表现了作者自己为官的志趣和抱负。全诗以“送”字贯串全篇,感情真挚。
首联“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起句点出陕地百姓翘首盼望贤明的领导,只看见从陕西来的马向东走。这两句诗把陕地人民的心情写活了,使读者仿佛看到陕人翘首西望的情景。一个“望”字将陕人盼望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次句则点出赴任者是范令巽之,用一“唯”字,写出陕地百姓盼望贤明领导的心情。
颔联“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写范令巽之到任后的行动。柳县追陶令,是指他追慕陶渊明,来柳县做官;棠郊谒召公,是指他谒祭召公庙,来棠郊做官。这两个地方分别代表着陶渊明和周公两个历史名人。范令巽之在这两个地方做官,表明他对这两个历史名人的崇敬,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颈联“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写范令巽之上任后的具体行动。问农:向农民请教如何耕作;游手:对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加以批评;听讼:倾听诉讼中当事人的真实情况。这几句话表明,范令巽之在上任后,首先关心的就是农民的生活和国家大事。
尾联“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写范令巽之在任上的业绩和影响。千载:千年;莱芜:地名;素风:清廉正直的作风。这里指的是范令巽之治理下的民众都保持着一种清廉正直的作风。最后一句说,这种优良的作风已经传承到千代之后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上任的官员范令巽之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