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登甲选,从事又东藩。
地与淮流绝,城连海气昏。
好山供健笔,暇日乐清樽。
多著太平策,归来奏帝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意象特点、表现手法及情感基调等。“地与淮流绝”一句中,“地”指土地;“淮流”即淮河,古代黄河下游的一段河流,这里比喻张正臣的家乡;“绝”表示断绝或没有。这句诗写出了张正臣离开家乡赴任时的心情。“城连海气昏”一句中,“城”指的是海陵城的城墙;“海气”即海滨雾气;“昏”在这里的意思是昏暗、模糊。这句诗描写了海陵城的地理环境,暗示了张正臣在海陵任职时的艰难处境。“好山供健笔”一句中,“好山”指的是优美的山景;“健笔”指善于写作的才能;“供”是供给之意;这两句诗写出了张正臣在海陵工作时的心境。“暇日乐清樽”一句中,“暇日”,闲暇的时光;“清樽”,指清醇的酒樽;“乐”在这里的意思是喜爱。这句写张正臣在闲暇之余喜欢饮酒作乐的生活状态。“多著太平策”一句中,“多着”指有很多关于;“太平”意指国家的安定;“策”,指建议或计谋。这句话表明张正臣为朝廷出谋划策,为国家的安定做出贡献。“归来奏帝阍”一句中,“归来”表示归来之后;“奏”是指上奏;“帝阍”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整句表达了张正臣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之后回到京城,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

【答案】

送同年张正臣赴海陵幕(《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一)

早年登甲选,从事又东藩。(《旧唐书·张正臣传》)

地与淮流绝,城连海气昏。(《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二)

好山供健笔,暇日乐清樽。(《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二)

多著太平策,归来奏帝阍。(《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

注释:张正臣早年考中进士,后来又到东方担任官职。他离乡远行,远离家乡,来到海陵(今江苏泰州),在那里做官。海陵地势险要,与淮河隔绝,城池紧靠大海,海风带着海水的气息吹来。这里的山势优美,景色宜人,正好让张正臣发挥他的写作才华。张正臣在闲暇之时喜欢喝美酒。他有许多关于国家稳定的良策,这些策略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他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之后回到京城,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