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楼观一重重,下客追随岂易逢。
九日燕私同恺乐,三台礼数极优容。
自酬佳节挥鸿笔,谁诧元勋载景钟。
只恐斜阳催胜事,时时回首望西峰。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登临楼观一重重,下客追随岂易逢?
- 登上高楼眺望层层叠叠的景色,跟随我的人真是不易找到。
- “下客”是指跟随在后的人或随行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能与他一同登高望远的人之难得。
- 九日燕私同恺乐,三台礼数极优容。
- 九月重阳节,我们共度欢乐时光,朝廷的礼节也极为宽松包容。
- “九日”指的是农历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惯。“燕私同恺乐”表示在私人聚会中大家共享快乐。“三台礼数”指的是古代官员在朝廷中的礼仪制度。这里强调了节日的快乐以及朝廷礼仪的宽松。
- 自酬佳节挥鸿笔,谁诧元勋载景钟。
- 自己用笔墨庆祝佳节,谁会惊讶于那些有功之臣被载入史册如同悬挂于钟声之上一般。
- “自酬佳节”是指诗人自己通过创作来庆祝这个节日。“挥鸿笔”意味着书写或作诗以表达情感和祝福。“载景钟”比喻功绩被永久地记载下来。
- 只恐斜阳催胜事,时时回首望西峰。
- 恐怕夕阳即将落下,催促着美好的事物结束,我常常回头望向西边的山峰。
- “斜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结束,而“西峰”则可能代表诗人所怀念或留恋的地方。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这种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个人才华和成就的一种自豪感,以及他们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欢庆的氛围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