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玉烛最调和,瑞雪先时破扎瘥。
大纪有年仍岁后,尺盈平地此冬多。
戏圭旋剪飘疏叶,祭璧初沈委大河。
再燮阴阳人望久,一方顺气入涂歌。

【注释】

熙宁:宋神宗年号。玉烛:指皇帝的圣明。和:调和。司徒:官名,掌管国家政务。侍中:官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喜雪:高兴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大纪有年:指大年。岁后:指年终之后。尺盈平地:形容大雪覆盖了大地。戏圭:祭祀时用的玉器。旋剪:即“旋剪裁”,剪裁成圭形,以祭祀天帝。飘疏叶:飘落的树叶。委:沉。下:沉入水中。祭璧:祭礼天地的玉器。再燮:重新调整阴阳之气,使阴阳和谐。人望久:百姓的盼望已经很久了,人望,民众的希望或期望。一方顺气:一方顺应天意。

【赏析】

《和司徒侍中喜雪》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北宋庆历年间创作的一首咏雪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雪景,次二句写冬日之雪对农事的影响,末二句写对百姓的关怀。这首诗通过描写冬天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祥和的景象。

首句“熙宁玉烛最调和”中的“熙宁”指的是宋朝的神宗年号(公元1068-1085),而“玉烛”则是指皇帝的圣明统治,这里的“玉烛”暗喻皇帝的统治如同玉一样温润而光明,调和则意味着完美无缺。这句诗通过描绘一个政治清明、治理得当的社会背景,为下文的咏雪之作奠定了基调。

次句“瑞雪先时破扎瘥”中的“瑞雪”指的是吉祥的雪景,而“破扎瘥”则是指在冬季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这句诗通过对比冬前和冬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

第三句“大纪有年仍岁后,尺盈平地此冬多”则是具体描写了冬日里的雪景。这里的“大纪”指的是一年之中的主要时节,而“岁后”则是指年终之后的时间。诗人用“尺盈平地”来形容这场雪覆盖了大地,使得地面变得平坦。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雪景的美丽,还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这场瑞雪的喜爱之情。

末两句“戏圭旋剪飘疏叶,祭璧初沈委大河”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庆祝瑞雪的喜悦场面。在这里,“戏圭”指的是用于祭祀天帝的玉器,而“旋剪”则是指将其剪裁成圭形,以进行祭祀活动。诗人通过这样的动作描绘出人们在雪后的喜悦心情。同时,“沉”字也暗示了这场雪对于农事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覆盖土地,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最后一句“再燮阴阳人望久,一方顺气入涂歌”则是诗人对百姓的关怀和祝愿。在这里,“再燮阴阳”指的是重新调整阴阳之气,使之和谐;“人望久”则是指百姓的期盼已经很长了,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期望和关注;而“一方顺气入涂歌”则是说这种和谐的气氛已经传播到了各地,人们都在歌唱和平幸福的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和对百姓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