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吟令节最多年,禊饮春亭五侍筵。
爱客公心宽似水,催人物态急如弦。
园林烂熳惊三月,樽俎徘徊恋二天。
迹近风花飘未定,且随珠履醉金船。

【诗句注释】

依韵奉和:依照原韵作诗酬答。

司徒侍中:指李德裕,当时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兼平章事,故称司徒侍中。壬子:即壬申年,天宝十二年(853)。上巳:三月三日的节日,古人认为这天天气温暖,万物生长,适宜春游。许公亭:在长安西南。

赓吟令节:继续吟咏春天的节日。

禊饮: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聚集在一起饮酒赏花。

园林烂熳:形容景色优美如画。惊三月:使三月的景色更加美丽动人。樽俎徘徊:指酒宴上的欢乐气氛。恋二天:留恋着天上的美景。

迹近风花:形容景物变幻莫测。飘未定:指风花的变化尚未停歇。且随珠履:意谓暂且追随那些穿着珍珠鞋的人。醉金船:指宴会上的美酒。

【译文】

按照原韵作诗酬答,继续吟咏春天的节日。

禊饮春亭五侍筵。

爱客公心宽似水,催人物态急如弦。

园林烂熳惊三月,樽俎徘徊恋二天。

迹近风花飘未定,且随珠履醉金船。

赏析:

这是一首应制诗。李德裕于天宝十二年(754)二月拜相,三月上巳节赴许公亭赏花游春,诗人依韵作了此诗奉和。

首句“庚吟令节最多年”,表明是在一个春天的节日里,作者与宾客们一起饮酒赏花,吟诗作乐。“赓吟令节”四字是本诗的主题,它概括了诗人与宾客们的活动内容。“令节”一词,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表示时间是在春天,二是暗示这种活动是按旧例进行的。因此,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活动内容和意义。

第二句“禊饮春亭五侍筵”,承接首句而来,说明在这一天,他们聚集在春亭中饮酒赏花并举行了一次宴会。“禊饮”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人们聚集在一起饮酒赏花,以期消灾祈福。这里所说的“春亭”,当是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场所。“五侍筵”指在座的宾客众多,而且都是朝廷中的要员。这句诗既交代了活动的场所,又点出了参加者的身份和人数之多。

第三句“爱客公心宽似水”,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热情招待之情。这里的“公心”指的是主人的胸怀和气度,“爱客”则是指主人乐于接纳客人的意思。“公心宽似水”四字,形象地描绘了主人的宽广胸怀和豁达性格。“催人物态急如弦”,则是写宾客们欢欣鼓舞的情态。“物态”指人的神情姿态。“急如弦”则形容宾客们欢欣鼓舞的情绪非常热烈,如同弦乐器发出的急促声音一样。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主人的宽宏大量和宾客们的热情欢快,表现了这次宴会气氛的热烈和融洽。

第四句“园林烂熳惊三月”,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园林”泛指大自然中的景色之美。“烂熳”形容景色美好得令人眼花缭乱。“惊三月”,则是指这种美景使整个春天都为之增色。这句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景色之美。

第五句“樽俎徘徊恋二天”,则是写宴会上的情景。“樽俎”指的是酒杯和食具,也用来借指宴席或聚会。“徘徊”形容人们陶醉于美好的宴会之中,不愿离去。“恋”则强调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依恋之情。“二天”可能是指天上的月亮和太阳,也可能是指宴席上的两种美酒。这句诗既描述了宴会上的情景,又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第六句“迹近风花飘未定”,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发挥和延伸。“迹近”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测;“风花”则是指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飘未定”则表示这种变化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这句诗既表现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且随珠履醉金船”,则是对整个宴会的总结和收尾。“且随”意为暂且跟随;“珠履”则指华丽的鞋子;“醉金船”则是指美酒盛满的船只。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上畅饮尽兴的心情,又暗示了宴会即将结束的意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宴会情景的叙述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