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符拜州守,半舍度微径。
有僧谒道傍,云我迓邑令。
因徐指丛林,佛宇颇严净。
愿驱大夫马,一宿憩征镫。
我生嗜烟萝,闻此惬幽兴。
乃留验僧言,金碧果晖映。
舍策游上方,尘襟觉疏莹。
山气乱朝暮,谷响答钟磬。
清风中宵来,云敛月垂镜。
微吟不知旦,坐席若初定。
遂行登修涂,回首谢岩磴。
咨予秉微尚,碌碌奚足竞。
一月两移府,未暇救民病。
徒为章服裹,折腰损真性。
携印谒新守宿至德上,第二天马上追书十四。
携符拜州守,半舍度微径。
有僧谒道傍,云我迓邑令。
因徐指丛林,佛宇颇严净。
愿驱大夫马,一宿憩征镫。
我生嗜烟萝,闻此惬幽兴。
乃留验僧言,金碧果晖映。
舍策游上方,尘襟觉疏莹。
山气乱朝暮,谷响答钟磬。
清风中宵来,云敛月垂镜。
微吟不知旦,坐席若初定。
遂行登修涂,回首谢岩磴。
咨予秉微尚,碌碌奚足竞。
一月两移府,未暇救民病。
徒为章服裹,折腰损真性。
这首诗是杜甫的《宿新市徐公店二首》。第一首描写诗人清晨赶路去赴任的情景,第二首描写诗人傍晚在山林里散步时看到的景象。
首联“携印谒新守宿至德上翌日马上追书十四”意思是:拿着官印拜见新任长官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了;“携印”是说拿着官府的印章;“谒新守”是说拜访新任太守;“宿至德上”是说住在到德县;“翌日”,就是第二天的意思;“马上”是说骑马;“追书十四”是说追着写十四张信函。
次联“携符拜州守,半舍度微径。有僧谒道傍,云我迓邑令。”意思是:拿好公文去见州太守(这里指杜甫自己),半路上经过一条小路。有个和尚在路边,说是要迎接县令。“持符”,是说拿着任命文书;“拜州守”,是说拜会州太守;“有僧谒道傍”,是说有个僧人在道路旁边;“迓邑令”,是说迎接县令。
三联“因徐指丛林,佛宇颇严净。愿驱大夫马,一宿憩征镫。”意思是:慢慢指点着树林中的寺庙(这是诗人自己的住所),佛寺显得特别庄严洁净。希望把车驾让给县令用(这里指的是杜甫),让县令在那里休息一晚。“徐指”,是慢慢地指着;“丛林”,是丛林寺院或寺院林立;“佛宇”,是佛寺;“严净”,是庄重清净;“憩征镫”,是说让县令在这里休息一晚。
四联“我生嗜烟萝,闻此惬幽兴。乃留验僧言,金碧果晖映。”意思是:我一生都喜欢烟笼雾罩的山林风景,听到这里觉得心旷神怡。于是留下验证僧侣的话(这大概是说僧侣的话证实了他的感觉),金碧灿烂的佛像在阳光下更加辉煌明亮。“我生”,是说我一生喜好;“嗜”,是喜爱;“烟萝”,是云雾缭绕的树木;“惬幽兴”,是感到心旷神怡;“乃留”,是于是留下来验证;“验僧言”,就是验证僧侣说的话;“金碧”,形容佛教寺院富丽堂皇,金光闪闪,琉璃瓦晶莹剔透;“果晖映”,就是说果然光辉映照。
五联“舍策游上方,尘襟觉疏莹。山气乱朝暮,谷响答钟磬。”意思是:放下马鞭子游览山上的寺庙(这里指杜甫自己的住所),衣袖被山风吹拂感到清凉而透明。早晨和傍晚,山中空气清新,山谷里的回音像打钟磬似的。“舍策”,是放下马鞭子;“游上方”,是游览山上的寺庙;“尘襟”,是指衣袖;“觉疏莹”,是感到清爽而透明;“乱”,是紊乱;“朝暮”,是早晨和傍晚;“谷响”,是指山谷间的回音;“答钟磬”,是回应钟磬的声音。
六联“清风中宵来,云敛月垂镜。”意思是:夜晚时分,一阵清风送来阵阵凉意(这里是说月光)。云彩慢慢聚集,月亮也像一面镜子悬挂在空中。“清风”,是指夜晚的凉风;“中宵”,是指深夜;“云敛”,是指云彩慢慢聚拢;“月垂镜”,是说月亮像一面镜子那样悬挂在空中。
七联“微吟不知旦,坐席若初定。”意思是:我低声吟咏,不知道天快亮了,坐下来的座位好像还没有动过一样。“微吟”,是低声吟咏;“不知旦”,是说不知道天快要亮了;“坐席”,是说坐下来的座位;“若初定”,是好像还没有动过一样。
八联“遂行登修涂,回首谢岩磴。”意思是:于是起身上路,回头看看那座山崖上的石阶。(这是杜甫离开新市徐公店时写的)“遂行”,是说起身上路;“登修途”,是指走上通往京城的路程;“回首”,是指回头望望;“谢岩磴”,“岩磴”是指山间的石台阶,这里指山间石阶。
九联“咨予秉微尚,碌碌奚足竞。”意思是:感叹自己只懂得一些微薄的才略,怎么能跟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相比!“咨予”,是叹息自己的意思;“秉微尚”,是指只懂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才能;“碌碌”,是指庸庸碌碌的样子,这里指庸庸碌碌的人;”奚足竞”,是指怎么能跟那些庸庸碌碌的人相比呢?
十联“一月两移府,未暇救民病。”意思是:一个月换两次官,没有闲暇去拯救民众的疾苦。“一月两移府”,是说一个月之内换了两任官员;“未暇”,是指没有闲暇;”救民病”,是指拯救民众的疾苦。
十一联“徒为章服裹,折腰损真性。”意思是:只是穿着官服,弯着腰,失去了本来的本性。“徒为”,是只是;”章服裹”,是指穿上官服;”折腰”,是指弯腰行礼;”损真性”,是指丧失了本来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