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岁甲午,德音绝常轨。
宽徭且宥罪,外复讲群祀。
君言一朝发,人神共悦喜。
今我官浦阳,距邑越十里。
闻有仙姑祠,独弗识何氏。
按图得本原,云是黄帝女。
当年追仙游,兹地倏轻举。
于今数千载,庙貌尚留此。
几欲私谒款,吏事日劳止。
遽会郡符降,奉行德音止。
以庙隶邑境,俾我即祠所。
诘朝叩庭下,牲体已夙庀。
岿然重林间,楹桷极华美。
姑一妇人焉,血食反无已。
丹朱虽男儿,而又作尧子。
生失四海位,没同若敖鬼。
大夫不自立,始信徒为尔。
【注释】:
至和(宋仁宗年号,1004-1007)岁甲午,德音绝常轨。 宽徭且宥罪,外复讲群祀。
君言一朝发,人神共悦喜。今我官浦阳,距邑越十里。闻有仙姑祠,独弗识何氏。
按图得本原,云是黄帝女。当年追仙游,兹地倏轻举。于今数千载,庙貌尚留此。
几欲私谒款,吏事日劳止。遽会郡符降,奉行德音止。以庙隶邑境,俾我即祠所。
诘朝叩庭下,牲体已夙庀。岿然重林间,楹桷极华美。
姑一妇人焉,血食反无已。丹朱虽男儿,而又作尧子。
生失四海位,没同若敖鬼。大夫不自立,始信徒为尔。
【译文】:
至和年间甲午,德政如春风吹遍大地。
免除繁重的徭役,宽恕了罪犯的罪行,又重新祭祀各种神灵。
君主的命令一旦下达,人们神祗都感到欢喜。
现在我在浦阳做县令,距县城还有十里路。
听说有个仙姑庙,但不知道是什么人家。
根据图谱查考才知道它的来由,原来这是黄帝的女儿啊!
当年她追寻着神仙而去,现在却飞升到了天界。
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时间了,这个神庙依然还保留了下来。
我本来想亲自前去拜访,然而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停留。
忽然接到命令,就执行德政的旨意停止了。
将庙宇划归到县里管辖,让我就在这个地方祭祀。
早晨来到庭院下,准备祭祀的祭物都已准备好了。
庙宇耸立在重重叠叠的树林中间,屋檐和梁木都非常华丽。
这个女仙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啊,供奉的祭品却是源源不断的。
尽管她是红彤彤的丹朱,但她也是一个男子,而且还做了尧帝的儿子。
他生前失去了治理天下的权力,死后却成了若敖鬼一类的人。
如果大夫自己不能自立,就应该信任百姓去完成这个使命。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仙人的诗。全诗四句成章,每章前二句写景叙事,末二句写意抒情,用典贴切,意境幽深。
首联“至和岁甲午,德音绝常轨”,说明当时政治清明,皇帝施行仁政。“德音”指皇帝的圣旨,这里指皇帝对民众减免赋税、赦免罪犯的恩惠。“宽徭且宥罪”是说政府减免了沉重的徭役和惩治了犯罪的人。“外复讲群祀”,指官府又恢复了各种祭祀活动,这反映了当时国泰民安的局面。
接着作者通过叙述民间百姓的喜悦心情来表现朝廷德政的影响:“君言一朝发,人神共悦喜。”意思是皇帝的一句话,老百姓们高兴得不得了,好像神仙一样快乐。这里的“君言”指皇帝的诏书。
颔联“今我官浦阳,距邑越十里”,点明作者在浦阳县任职。诗人在这里交代了自己官职的来历和工作地点的情况。“闻有仙姑祠,独弗识何氏?”表达了作者对仙姑祠的好奇心。“按图得本原,云是黄帝女”,作者按照图谱查证得知仙姑祠就是黄帝的女儿的居所,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仙姑祠的了解。
颈联“当年追仙游,兹地倏轻举”,描写了作者在仙姑祠前追念神仙往事的情景。“倏”,迅速的意思。这里指仙姑突然飞升到了天界。
尾联“于今数千载,庙貌尚留此”,“尚”,依旧,仍然。意思是如今已经有几千年了,这个神庙依然保存下来。“几欲私谒款,吏事日劳止”,作者本来想亲自前来拜见,但是公事繁忙,没有时间去实现这个愿望。“遽会郡符降”,突然接到郡守的调令,于是执行了德政的指示。“以庙隶邑境”,让庙宇划归到县里管理,让作者可以在这个地方祭祀。
最后两句“诘朝叩庭下,牲体已夙庀”,“诘朝”指早晨,这里指第二天早晨。“夙庀”,早早准备完毕。意思是第二天早上很早就准备好了供品,向仙姑祠行祭礼。“岿然重林间,楹桷极华美”,形容庙宇巍峨壮观,十分雄伟美丽。“几欲私谒款,吏事日劳止”,作者想要偷偷地去拜访一下仙姑,但是因为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去实现这个愿望。“遽会郡符降”,突然接到郡守的命令,于是执行了德政的指示。“以庙隶邑境,俾我即祠所”,让庙宇划归到县里管理,让我可以在这个地方祭祀。
这首诗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仙姑的敬仰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全诗意境幽深,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