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纣为不道,毒心无生灵。
四海如在鼎,谁能救将烹。
周武从天人,戎衣举仁兵。
伯夷独何为,乃谏不听行。
纣徒久厌主,一朝倒戈迎。
天下既宗周,大册书武成。
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
周粟恶不食,双目且饿瞑。
纣无王者实,徒有王者名。
虽曰臣伐君,纣德匹夫轻。
吁夷岂不知,意在销奸萌。

【注释】

①纣:指商纣王。不道:无德。毒心:残害百姓之心。生灵:百姓,老百姓。

②四海如在鼎,谁能救将烹:意思是天下大乱,就像鼎里煮着的鱼一样,没有谁可以挽救即将被烹杀的命运。

③周武:周武王,名姬发。天人:上天之意。戎衣:穿上战袍。举仁兵:举起仁义之师。

④伯夷:即伯夷叔齐。谏:劝止。

⑤纣徒:纣的党羽。厌主:厌恶自己的君主,指商纣王。

⑥周粟:周朝的粮仓,指周朝。宁死:宁愿死也不食周粟。

⑦大册:指《尚书》中记载的《泰誓》。书:记载。

⑧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的两位著名人物,因反对商纣暴政而饿死于首阳山。夷:伯夷、叔齐。义:这里指正义。

⑨天子:指周文王。实:实际,真实。王者:有道德的君主。

⑩吁夷:伯夷、叔齐。意:意图。销奸萌:铲除祸乱的根源。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刺今的作品,通过歌颂伯夷、叔齐的忠诚节操,讽刺了当时昏君暴政、忠臣被害的现实。全诗以“纣”和“周武”为线索,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应施行仁义,爱民治国的强烈要求。此诗语言平实流畅,直陈其事,但用典巧妙,含蓄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