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
精爽今如在,衣冠恨更深。
却嗟蜍与志,处世漫侵寻。

【注释】

国耻臣当死:国家被外敌侵犯,身为臣子应当战死沙场。

公家二世心:指晋朝司马氏家族掌握政权后,骄奢淫逸,不理政事,致使国家灭亡。

忍看:不忍心看。垂绝笔:指晋明帝司马绍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昱即位。司马昱的字是“道子”,与他的谥号“文思”谐音,所以后人称司马昱为“文思”,司马昱的字和谥号都是“道子”。

谁续断弦音:意即谁还能像前贤那样,继续书写文章以传后世。

精爽今如在:指自己虽已去世,但精神仍然在。精爽,这里指精神。

处世漫侵寻:指自己的一生已经过去,对世事没有太多留恋。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晋明帝的文章,追述了晋明帝司马昱临终前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亡、社会动乱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之词。

首联直抒胸臆:“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是说,这首诗是刘勰在建安时期所写。“国耻”指国家遭受外敌侵扰,“臣”是指作为臣子的作者本人。“死”表示决心为国捐躯。“公家”指的是晋明帝司马昱及其家族。司马昱是三国时期曹魏末代皇帝的孙子,继承了祖父曹丕的基业,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司马昱继立后改元“太康”,史称晋元帝。“二世心”指的是司马昱及其儿子们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导致晋国迅速走向衰落。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颔联“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局势。这里的“垂绝笔”指的是晋明帝司马昱临死时的情景。他握着笔,想要书写些什么,但又不忍面对眼前的一切。“谁续断弦音”则比喻说,现在没有人能够再像前人一样,继续书写文章以传后世。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

颈联“精爽今如在,衣冠恨更深”则是对作者自身的描写。尽管自己已经去世,但精神仍然在。然而,对于世事却已经没有了太多留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观念的淡泊和超脱。

尾联“却嗟蜍与志,处世漫相寻”则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作者自嘲地说,就像蛙虫一样,虽然有志向,但由于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原因,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失望。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沦亡、社会动乱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之词。通过对建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