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注释】
和:和诗。元晦、择之:人名,这里泛指朋友。见怀:即见怀章。
作别:分别。又:还。许:允许。置我旁:放在我身边。
卷舒:展开收缩。书在手:指书信。展转:翻来覆去。月侵床:月光映入床上。
合志师千载:合志,志同道合。师,取法。干载:千百年。
相思谩一方:相思之情,徒然萦绕一方。
临风三叹息:面对秋风,连呼三声。此意渺难量:这心情实在难以衡量。
【赏析】
这首七律的首句“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即作者要和友人元晦、择之一起吟诵诗歌以寄托自己的情怀。次句“作别又如许”,点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并暗示这次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而是一次难得的相聚。第三韵“何当置我旁”,表明诗人多么希望和朋友在一起。最后两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则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末韵“临风三叹息”,是写诗人面对秋风而发出的感慨。全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别离后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离时的惆怅、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即作者要和友人元晦、择之一起吟诵诗歌以寄托自己的情怀。次句“作别又如许”,点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并暗示这次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而是一次难得的相聚。第三韵“何当置我旁”,表明诗人多么希望和朋友在一起。最后两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则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末韵“临风三叹息”,是写诗人面对秋风而发出的感慨。全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别离后的无限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