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千载人,高标跨馀子。
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
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
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
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
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
张侯谢银鱼,筑室娱燕几。
小亭才寻丈,景物自新美。
颇闻双瞳清,亦复强步履。
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
高咏悠然篇,飞鸿送千里。
【诗句解释】
- 陶公千载人,高标跨馀子:陶渊明(字元亮)千百年来像一位高人,他的志向和行为超越了其他人。
- 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难道没有为时局担忧、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愿吗?但他却只知收敛自己的光芒,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追求。
- 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归来之后我选择卧在衡门下,没有烦恼,也无需感到快乐。
- 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在重阳节这天气候宜人,我采摘了东篱旁的芬芳花朵。
- 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抬头看到南山,觉得这里就是最好的景色。
- 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心情更加开阔;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哪里还用得着四处奔波呢?
- 张侯谢银鱼,筑室娱燕几:张侯接受了银鱼作为礼物,他建起了房屋供燕子筑巢。
- 小亭才寻丈,景物自新美:小亭只有一丈见方,但风景却焕然一新,显得更加美丽。
- 颇闻双瞳清,亦复强步履:听说你的眼睛非常清澈透明,你也很有决心,能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 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我不介意多次登上山顶,靠着手杖欣赏那云海翻腾的景象。
- 高咏悠然篇,飞鸿送千里:高声吟诵着那首悠然的诗篇,就像大雁传书一样,将我的思念送到千里之外。
【译文】
陶渊明千载难遇的高风亮节,他的志向和行为超越了众人之辈。难道没有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但他却只知收敛自己的光芒,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追求。归来后我选择卧在衡门下,没有烦恼,也无需感到快乐。在九日重阳节那天气候宜人,我采摘了东篱旁的芬芳花朵。抬头看到南山,觉得这里就是最好的景色。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心情更加开阔;只要内心得到满足,哪里还用得着四处奔波呢?张侯接受了银鱼作为礼物,他建起了房屋供燕子筑巢。小亭只有一丈见方,但风景却焕然一新,显得更加美丽。听说你的眼睛非常清澈透明,你也很有决心,能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我不介意多次登上山顶,靠着手杖欣赏那云海翻腾的景象。高声吟诵着那首悠然的诗篇,就像大雁传书一样,将我的思念送到千里之外。
【赏析】
这首诗以“采菊”为题,通过描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诗人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态度,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及陶渊明的名字,如“陶公”、“陶元亮”,以此彰显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与陶渊明相比照,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悟。诗中的“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一句,通过对重阳节这一天气候宜人和菊花盛开的景象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南山、云海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层次感。这种描绘手法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画卷之中,还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慨和思考。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超脱和淡然。诗中的“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的认同。而“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一句,则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点滴美好的珍惜和感激之情。这种人生态度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从容,还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采菊亭》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人生态度的超脱以及对生活情感的珍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