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湘可航,风涛逮春深。
裴台咫尺地,勇往复雨淫。
窗前几红药,俯首如不禁。
悠悠览物化,了了知予心。
卜邻得佳士,问学方骎骎。
端如云间鹤,不受尘埃侵。
应门有长须,杖策许相寻。
匪为食有鱼,杞桋采墙阴。
听我清庙诗,三叹有馀音。
洋洋百世下,斯道岂陆沉。
君看有本源,发端自涔涔。
愿君勉勿倦,抱膝试长吟。
傥臻名教乐,何必怀山林。
新诗尚来嗣,庶以贻规箴。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吴伯承的赠诗,充满了友情和劝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一苇湘可航,风涛逮春深。
- “一苇”:一根芦苇。
“湘”:地名,这里指湖南。
- “可航”:可以航行。
- “风涛逮春深”:在春天的大海上,风浪很大。
- 注释:诗人用“一苇湘可航”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就像这根小小的芦苇一样,可以在困难的环境中航行。
- 赏析:诗人用自然界的景象来形容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信任和依赖。
裴台咫尺地,勇往复雨淫。
- “裴台”:裴子野的别墅。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淫”:大雨滂沱。
- 注释:裴台就在诗人的家门口,诗人愿意冒着大雨去拜访朋友。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大雨中的拜访情景,展示了他对朋友的忠诚和热情。
窗前几红药,俯首如不禁。
- “窗前”:窗户旁边。
- “红药”:红色的花朵。
- “俯首”:低头的样子。
- 注释:窗外有几株盛开的红色花朵,诗人低下头仿佛不忍心打扰它们的宁静。
- 赏析:诗人通过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悠悠览物化,了了知予心。
-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 “物化”:事物的变迁或变化。
- 注释:诗人看着窗外的变化,心中明白自己的心意。
- 赏析:诗人通过对外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卜邻得佳士,问学方骎骎。
- “卜邻”:选择靠近邻居。
- “佳士”:优秀的人。
- “问学”:求学问。
- 注释:诗人找到了一个好的邻居,开始追求学问。
- 赏析:诗人通过选择好邻居,开始了学习之旅,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端如云间鹤,不受尘埃侵。
- “端如”:正直如。
- “云间”:云端之上。
- “鹤”:一种仙鸟。
- “尘埃”:灰尘。
- 注释:诗人像一只飞翔在云端的仙鹤一样,不受世俗的干扰。
- 赏析:诗人以仙鹤自喻,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
应门有长须,杖策许相寻。
- “应门”:开门迎接。
- “长须”:长长的胡须。
- “杖策”:拿着拐杖。
- 注释:诗人的朋友家门常开,欢迎客人来访。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朋友的家风,展现了朋友的热情好客和对朋友的尊重。
匪为食有鱼,杞桋采墙阴。
- “匪”:不是。
- “食”:食物。
- “有鱼”:有鱼。
- “杞桋”:植物名,枸杞。
- 注释:诗人不是为了得到鱼而采摘枸杞树的果实。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不为名利而劳碌奔波,而是追求内在的丰富和满足。
听我清庙诗,三叹有馀音。
- “清庙”: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
- “三叹”:多次赞叹。
- 注释:诗人听了朋友吟诵的诗歌后,连连感叹,久久不能忘怀。
- 赏析:诗人通过听诗的感受,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洋洋百世下,斯道岂陆沉。
- “洋洋”:盛大的样子。
- “百世”:很多世代。
- “陆沉”:陷入困境或衰败。
- 注释:诗人认为诗歌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芒,它将会代代相传。
- 赏析:诗人通过对诗歌价值的认可,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使命的认识。
君看有本源,发端自涔涔。
- “君看”:请君观看。
- “本源”:根本来源。
- 注释:诗人指出,诗歌的根本源头在于自然和社会的真实情感。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源泉的看法,强调了诗歌的真实和自然性。
愿君勉勿倦,抱膝试长吟。
- “勉”:努力不懈怠。
- “抱膝”:抱着膝盖。
- “试长吟”:试着长时间地吟诵。
- 注释: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努力学习诗歌创作,不要放弃。
- 赏析:诗人通过鼓励的话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期望,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支持。
傥臻名教乐,何必怀山林。
- “傥”:或许。
- “名教”:名声和教育。
- “乐”:快乐。
- 注释:如果诗歌创作能带来名声和乐趣,那么即使生活在山林之中也是可以的。
- 赏析:诗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诗歌创作可以带来荣誉和快乐,不必非要隐退山林才是正确的道路。
新诗尚来嗣,庶以贻规箴。
-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 “尚来嗣”:尚且需要继续。
- 注释:诗人希望新的诗歌作品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后人。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诗歌发展的期待和责任感,强调了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