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
所欣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
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注释】通籍:入朝做官。刘公:刘瑾,字子玄,明武宗宠臣。斜川: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等句,后因以斜川代指隐退之地。陶诗韵:指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同赋:即和诗。谢:感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桂林任职前一日与刑部郎中刘瑾相饯时,刘瑾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为题,诗人作答之作。
首联“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说自己虽已入朝为官,但觉得毫无补益,还不如隐居田园来得自在。刘瑾用此意作诗见赠,诗人也回之以答。
颔联“所欣三载间,暇日从公游”,说自己虽然羡慕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但也乐于与友人刘瑾一起游玩。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颈联“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诗人在城中建有一座小园,那里水清岸绿,景色宜人。诗人在此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尾联“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踟蹰”是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刘瑾的依恋之情,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留恋。而“眷林丘”则是指思念故土之情。
中间两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游览园林的欢乐情景。尾联写诗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友人,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末联写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感慨之情。他认为人生短暂如春水东流,应当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所以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