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题无垢寺】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注释:

  • 禅房: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 闭:关闭。深花:紧闭的花。
  • 锡杖:僧人用的拐杖,常在寺庙中见到。生古藓:生出青苔。
  • 秋山翡翠寒:秋天的山色如同翡翠一样翠绿而寒冷。
  • 春水玻瓈软:春天的水如玻璃一般清澈柔软。
  • 无嫌:不介意,不嫌弃。墙太低:指寺庙的建筑低矮。
  • 但恐:只怕。路不远:距离不会太远。
  • 何人:哪个人。坐长松:坐在长松树上。
  • 令我思韦偃:使我想起了韦偃这个人物的故事或事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无垢寺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禅房闭深花”,描绘了禅房内深藏的花朵被关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这里的“深花”既指深藏于禅房内的花朵,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锡杖生古藓,秋山翡翠寒”,则是进一步描写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其中,“锡杖生古藓”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人经常使用的工具——拐杖上生长出的青苔,增添了一丝古朴与沧桑感;“秋山翡翠寒”则形容了秋天山色如同翡翠般翠绿而带有寒意,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秀美。

第三句“春水玻瓈软”,则是对春天时水面的描述,用“春水玻瓈软”来形容清澈柔软的水波,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下来的四句“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感慨之情。其中,“无嫌墙太低”暗示了诗人对寺庙低矮围墙的不在意;“但恐路不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距离的担忧;“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思念的对象是韦偃,韦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寺庙中展出,因此诗人在这里借韦偃的故事来表达对书法艺术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无垢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