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我勤渠有木桃,肤腴密洒茜花膏。
枯肠消得三十颗,只恐儿曹赋老饕。
谢惠红桃二首
解析宋代张明中《谢惠红桃二首》诗意、注释与赏析
诗歌原文:
报我勤渠有木桃,肤腴密洒茜花膏。
枯肠消得三十颗,只恐儿曹赋老饕。诗句释义:
- “报我勤渠有木桃”: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主人提供了珍贵的水果——木桃。
- “肤腴密洒茜花膏”:形容木桃的质地细腻,颜色鲜艳,就像被茜花精心涂抹一样。
- “枯肠消得三十颗”:暗示品尝这些美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数量之多让人感到压力。
- “只恐儿曹赋老饕”:担心孩子们会因为过度享受而变得贪婪,不再珍惜食物。
- 译文:
- 主人殷勤地送上了美味的木桃,其外皮细腻,内里饱满,仿佛被茜花精制而成。
- 享用这美味时,需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因为木桃的数量实在太多,让人感到负担沉重。
- 然而,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们或许会因此而变得过分贪食,忘记了食物的珍贵。
- 赏析: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明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收到主人赠予木桃的感激之情。诗中的“肤腴密洒茜花膏”形象地描绘了木桃的美丽和诱人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恩赐的珍视。
- “枯肠消得三十颗”不仅描述了享用木桃的艰难,也隐含了对于这种奢侈生活的讽刺,提示人们应当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 结尾通过对孩子可能产生的行为变化进行担忧,反映了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关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场合,如节日或庆典中赠送给主人的礼物后所写。它不仅是对礼物的感谢,也是对主人慷慨行为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诗中还蕴含了一种社会风俗的反思,即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是否能够保持节制和珍惜现有的幸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洞察到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行为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饮食体验分享,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