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明如罨画溪,清凉佳胜古标题。
香随讲雨天花烂,声入幡风地籁齐。
暂到已能知觉路,纵游何必理禅畦。
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
【注释】:
罨画溪:《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九引《唐六韶》“罨画溪”作“罨画溪”。罨画,用青布等物做成的帷幕。
天花烂漫:指天降的花朵,即雨点打在枝叶上发出的声音,如天花般繁密而美好。
幡风:幡,佛教的旗杆、幡幢,用来招徕行人和信众。幡风,即幡幢之风。幡风入地籁齐,谓风吹动幡幢声与大地的响声同时响起。
谢公:指南宋诗人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季真,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祖籍陈郡阳夏县令丘乡(今河南省固始县)。东晋名将谢安之孙,山水诗派先驱。其诗善于写景,多刻画清丽景致,描写山水风景时描绘生动,有“山水之美,历代莫及”之誉,在中国山水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后人将其诗归纳为“大谢”,他与谢灵运并称“小谢”,与陶渊明同辈。
鸣驺: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也泛指车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清凉寺的七言绝句,全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清凉寺的优美景色。
首联“凉水明如罨画溪,清凉佳胜古标题。”意思是说清凉寺的水流得十分清澈明亮,就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清凉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赞美不已。
颔联“香随讲雨天花烂,声入幡风地籁齐。”意思是说,当寺庙里的僧人讲经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而当风吹动幡幢时,则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清凉寺的独特魅力。
颈联“暂到已能知觉路,纵游何必理禅畦。”意思是说,仅仅游览一次就能对这个地方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只是随意游玩,也不必过于拘泥于禅宗修行的方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寺的向往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领略到这里的美景。
尾联“谢公公退多行乐,五里鸣驺出县西。”意思是说,谢公已经退休了,经常在这里游玩享乐。这两句通过对比来强调清凉寺的魅力无法抗拒,即使是已经退休的谢公也会来这里欣赏美景。这也反映了作者对清凉寺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