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面三百里,草树云山望里无。
月夜扁舟讶何许,一天星汉近相趋。
夜过鄱阳湖三首
《夜过鄱阳湖》为杜甫晚年诗作,写于大历五年(770)秋,当时杜甫因避乱入蜀,在江西吉州。此诗前两句描绘了夜晚湖面的景色,湖水浩渺,湖面辽阔,草树云山倒映其中,仿佛与湖面融成一体。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的无限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译文:
鄱阳湖面三百里,草树云山望里无。
月夜扁舟讶何许,一天星汉近相趋。
注释:
①鄱阳湖:今江西北部鄱阳县一带的大湖泊。③扁舟:小船。
赏析:
《夜过鄱阳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大历五年(770年)秋天。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湖面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的无限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第一句“鄱阳湖面三百里,草树云山望里无”,描绘了夜晚湖面的景色。湖水浩渺,湖面辽阔,草树云山倒映其中,仿佛与湖面融成一体。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湖面比作三百里的广阔空间,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月夜扁舟讶何许,一天星汉近相趋”,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夜下的景象。月亮高悬,星星闪烁,整个夜空都变得明亮起来。这时,作者乘着扁舟行驶在湖面上,不禁感到惊讶。原来,这片星空竟然如此美丽,让人感到震撼。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星辰赋予了生命,使得夜空更加神秘莫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的无限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