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袽先九润,此日上瞿塘。
风月动官柳,旌旗开蜀疆。
诗坛凌李杜,政绩过龚黄。
追诏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注释】

曾端伯:指曾巩。端伯,排行第三,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承移:奉命调任。川口:四川嘉州(今乐山)的古称。风旨:皇帝的命令或意见。无便:没有方便之处。领教:接受指教,这里指感谢。喜成:高兴地写成。小诗:简短的诗句。附便:顺带,顺便。呈:献给。三首:三首诗。

【翻译】

先给你穿上粗布衣袽,现在你到四川上任去。此日正是上瞿塘时,风吹柳动旌旗开!

诗坛有你凌李杜,政绩超过龚黄来。追诏非晚肯令知,你怎肯做诸葛亮?

赏析:

这首诗是曾巩在得知朝廷命令自己赴四川任知府时写的一首应制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命的感激之情及赴任途中的兴奋心情。

第一句“衣袽先九润”,意思是说诗人穿上粗布衣服,来到四川上任。这一句既表明诗人的身份,又点明诗人赴任的地点和时间,为下文写诗人赴任的心情作铺垫。

第二句“此日上瞿塘”,意思是说诗人今天到达了四川的瞿塘峡口。瞿塘峡位于四川省奉节县东约15公里的长江西岸,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千米,峡谷最窄处仅有200米,两岸山峰陡峻峭壁千仞,长江穿峡而过,景色极为壮观。诗人在此写下“瞿塘峡口滩声急,白帝城边枫叶丹”的诗句。

第三句“风月动官柳”,意思是说风月撩动着官府里的柳树。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到达任所后的所见之景。

第四句“旌旗开蜀疆”,意思是说旌旗飘扬开来,显示出四川的疆域已经扩大。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

第五句“诗坛凌李杜”,意思是说在诗歌创作上可以与李白、杜甫相媲美。李杜是指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自信。

第六句“政绩过龚黄”,意思是说政绩超过了汉代名臣龚遂和黄霸。龚遂,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时期官员,任渤海太守,后被汉武帝征召拜为太中大夫,迁淮阳国国相,以清正著称于世。黄霸,字次公,颍川颍阳(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期的大臣、循吏、儒学者。他们二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诗人在这里把他们比作自己的榜样。

第七句“追诏知非晚,肯令生智囊”,意思是说现在知道皇上的命令不是晚的,肯让我成为诸葛亮那样的谋士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才智出众,深得刘备器重。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充分体现了曾巩的豪迈情怀和卓越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