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
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
自许幽香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
为君抖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
【注解】:
- 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 光风:暖风,比喻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
- 朔云:北方的云。指腊月里寒冷的天气。
- 乍见:突然见到。
- 清些:指清新、美好的诗篇。
- 楚客:春秋时楚国人屈原,以《离骚》等著名。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 江梅:即梅花,古人认为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这里泛指美丽的花木。
- 窈窕(yǎo tiǎo):形容美好的样子。
- 幽香:暗香,没有香味但很迷人的香气。
- 烦襟:烦闷的心情。
- 白足:白色的脚,这里指僧人的脚。
- 下嶙峋(lín xún):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 抖擞(sǒu):抖落尘土,掸去灰尘。
- 尘:尘埃。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通过咏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怀和志向。前四句写兰,后六句为自注。首联“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写诗人于冬末初夏之时,忽有一股暖风拂面而来,使原本凛冽的寒气一扫而空。诗人在深幽的室内,忽然间发现这株兰花,心中顿生欢喜之意。颔联“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中“楚客”指屈原,诗人想效仿这位古代诗人,将这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自己的笔尖传播出去;然而,又担心这朵美丽的花朵过早地开放,被人们所嫉妒,所以迟迟不愿让它绽放。颈联“自许幽香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诗人自诩这缕幽香能穿透人群,飘入人们的心扉,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无法接近。尾联“为君抖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诗人希望这株兰花能够扫除自己的心头之烦忧,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最后他希望这些美丽的花儿永远保持纯洁无暇,不沾染半点尘埃。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天的腊月里看到一株兰花之后所作。诗人首先用“光风转朔云”描绘出一幅冬末初春的景象,接着又用“乍见意增新”写出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之情。然而这种喜爱并没有得到表达,于是便有了后面的“欲先楚客传清些”和“未放江梅占早春”。在这里诗人以楚客屈原自喻,希望能够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然而他又担心这朵美丽的梅花过早地开放,被人们所嫉妒,于是便有了“更烦白足下嶙峋”。在这里诗人用“白足”来形容自己的僧人身份,表示自己并不贪恋世俗繁华,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烦恼,过上快乐的生活:“为君抖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