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天容浸冷光,秋回山谷进风凉。
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
倦客栖迟归意远,暮林摇落晚山长。
从来习气闻风悦,惭愧如今陛楯郎。
【注释】
和孙倅见贻八首: 和,应和。见贻,赠诗。八首,指此诗共八句。孙倅,即孙觉,字明叔,号白湖居士,湖州人。北宋时为太学生,官至秘书郎。苏轼曾作《送李方仲守南丰》诗赠之。“陛楯”,指翰林学士,因学士院在禁中,故称。
海色天容浸冷光,秋回山谷进风凉。
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
倦客栖迟归意远,暮林摇落晚山长。
从来习气闻风悦,惭愧如今陛楯郎。
【赏析】
此诗为酬答友人孙觉的赠诗而作,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
首联写诗人观赏风景,以景入诗,寓情于景。“海色”二句:写秋天景色的变化。海色、天容,指大海和天空的颜色。“浸冷光”三字,点明时间是深秋时节。“冷光”,指秋月之光。“秋回”二句:写秋风拂动山谷,带来阵阵凉意。“不须悟性三关语”二句:意思是说不必去悟什么佛家三昧(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之类的玄妙道理。“澄心一炷香”三句:写诗人心境的恬淡宁静。“澄心”二字,形容心境清明如水。“一炷香”,指点燃的香。“自有”二字,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诗人以禅家的三昧来喻自己的心境,表明他已达到了“无我”、“无念”的境界。
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赠诗的感谢。“倦客”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倦客”,指久居异乡的人。“栖迟”,亦作“栖栖”,指闲居无事。“暮林”二句:写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暮林”,指傍晚树林;“摇落晚山”指夕阳西下,山色苍茫。这里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闻风”二句:写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习气”指官场上的庸俗风气。“惭愧”二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这四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陛楯郎”三句:写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命运的自我嘲讽。“陛楯”,指朝廷台阶前的侍卫人员。“阶”,台阶;“楯”,盾形屏风。“郎”,指官名,这里借指官职。“惭”字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坎坷命运的一种自嘲心理。
此诗前半部分写景抒情,后半部分直抒胸臆,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能表达出一种高远、超脱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