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芳树鸟啼春,与客相携发兴新。
半落杏花初过雨,微酸梅子已生仁。
每寻诗去必迁坐,稳跨牛归不问津。
筋力尚堪蓑笠在,莫欺老子发如银。
【注释】
春日杂兴:春天时写的诗篇。绿阴:树木的浓荫。芳树:美丽的树木,这里指桃树。鸟啼:鸟儿啼唱。与客相携:和客人一起游玩。发兴新:兴起写诗。半落:刚刚落下。过雨:经过雨水的洗礼。微酸梅子:略带酸味的梅子。已生仁:已经长出果实。每:常常。必迁坐:一定要换一个地方坐。稳:稳稳地。不问津:不询问渡口。蓑笠(suō lì):用草或棕皮编织制成的防雨用具,泛指渔父、樵夫所穿的服装。尚:还。莫欺:不要欺骗。老子:作者自称。发如银:头发像银子一样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游春情趣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与友人同游时的愉快心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最后两句是写自己对友人说的话。
“绿阴芳树鸟啼春”,这一句是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景。绿阴芳树,是春天的象征,莺歌燕舞,是春天的特征。而鸟鸣,又是春天的序曲。“与客相携发兴新”,这句是说和友人一同出游,兴致勃然,心旷神怡。
第三句“半落杏花初过雨”,是写春末的景象,杏花开过以后,花瓣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脱落。“过”字说明杏花盛开得正旺盛。“微酸梅子已生仁”,是写初夏时节的情景,梅子初熟,颗颗都长出了小仁。“生仁”二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梅子生长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喜悦而又轻松。
接下来两句“每寻诗去必迁坐,稳跨牛归不问津”,是说自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找来诗稿进行吟咏,并骑着一头老牛回家。这里的“每”字写出了诗人喜爱吟诗的情态。“必”、“稳”二字写出了老牛的憨态可爱。“不问津”三个字则写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后四句“筋力尚堪蓑笠在,莫欺老子发如银”,是说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能拄着拐杖行走,不必担心会累垮。这四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即“晋人乘船遇风,缆绳断了,船上的人都很惊慌,唯有阮籍醉眼蒙眬吟诵《咏怀》诗而不以为意。”诗人以阮籍自喻,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有一颗不老的心。他劝慰朋友不要嘲笑自己年纪已大仍像年轻人一样精神矍铄。
这首诗写得清新流畅,充满生气。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把春天的美和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春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