鳷鹊楼高百尺墙,墙高元不碍笙簧。
君王对面如天远,可笑梅娘不自量。
在明代诗人曹勋的《汉宫词三首 鳷鹊楼高百尺墙》中,诗句“鳷鹊楼高百尺墙,墙高元不碍笙簧。君王对面如天远,可笑梅娘不自量。”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其赏析如下:
- 诗意解读:
- 鳷鹊楼:“鳷鹊”可能是一种鸟类,也可能是比喻某种象征物。楼则是指古代的高楼或宫室。整体而言,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鳷鹊楼,它矗立于天地之间。
- 百尺墙:这里的“百尺墙”形象地表达了建筑的高大和坚固。百尺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建筑的高度和规模。
- 不碍笙簧:笙簧是一种吹奏乐器,象征着音乐和和谐。这里的“不碍”意味着建筑的高度并不会影响音乐的演奏。
- 君王对面:描绘了一幅画面,即皇帝与对面的人物相对而立,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对峙或者交流。
- 如天远:这里的“如天远”形容了皇帝与对方之间的距离之遥远,暗示了两者之间的隔阂或者距离感。
- 梅娘不自量:这里以梅娘作为比喻,暗示了某些事物或人缺乏自知之明,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或地位。
- 文化背景:
- 鳷鹊楼:鳷鹊楼可能是虚构的建筑,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某个实际存在的建筑的想象或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建筑物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 百尺墙: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百尺墙是很高的描述,通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物。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的壮丽和雄伟。
- 笙簧:笙簧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的使用往往象征着高贵、优雅和和谐。
- 君王对面:这一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皇权观念。皇帝被视为国家的主宰者,他与臣子之间的互动和对立构成了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天远:在中国文化中,“天”通常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将皇帝与天相对比,强调了皇帝的神圣和尊贵。
- 梅娘不自量:这一表述反映了古代文人的自负和傲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看不起他人。这种心态在当时社会中颇为常见。然而,这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和短视,提醒人们在赞美自己时要谨慎。
曹勋的《汉宫词三首 鳷鹊楼高百尺墙》不仅是一首描写建筑和人际关系的诗,更是对权力、地位和人性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