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樽酒,来自故人家。故人久相别,十载隔天涯。
相思不相见,对月开流霞。一酌延清风,清风为我开灵襟。
再酌劝明月,明光徘徊冷光发。三酌望故人,明月清风见颜色。
高歌起舞赓长谣,声裂金石贯曾碧。伯伦已死渊明殂,蜾蠃螟蛉漫充塞。
须臾歌罢玉壶空,醉觉长天不盈尺。
【注释与赏析】
我有一樽酒,来自故人家。
这句诗中,“樽”是古代的酒器,“一樽酒”即指的是诗人自己拥有的一樽美酒;而“故人家”则是指诗人曾经居住过或熟悉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的故乡或是他曾经交往过的亲朋好友之家。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拥有一樽美酒的喜悦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人久相别,十载隔天涯。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故人长时间别离的情景,已经相隔十年有余,两地之间隔着遥远的天涯。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与故人的长久分离,同时也传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相思不相见,对月开流霞。
这句诗中,“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思念,“不相见”则意味着诗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故人相见。然而,尽管不能相见,但诗人却能够借助对月饮酒的方式,让清流般的美酒在月光下绽放出迷人的光泽,仿佛与故人共享这份美好的情感。这里的“流霞”指的是美酒,而“开流霞”则是指美酒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象征着诗人与故人之间虽不能相见,但却能够在月光下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
一酌延清风,清风为我开灵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饮酒时感受到的清风拂面的感觉,以及这股清风如何帮助诗人打开心胸,开阔视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清风比作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更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的“灵襟”指的是诗人的心灵,而“清风为我开灵襟”则是指清风帮助诗人开阔心胸,让心灵得以净化。
再酌劝明月,明光徘徊冷光发。
这句诗继续描述了诗人在饮酒时的所见所感。再次斟满美酒,诗人向明月敬酒,欣赏着明月的光芒在周围徘徊,时而明亮时而昏暗。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里的“明光”“徘徊”和“冷光”都是对明月的不同描述,分别传达了明月明亮、波动不定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三酌望故人,明月清风见颜色。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饮酒时看到明月和清风的景象,并联想到了故人。诗人通过观察明月和清风的变化,感受到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颜色”指的是故人的样子或特征,而“明月清风见颜色”则是指诗人通过观察明月和清风的变化,看到了故人的存在和特点。
高歌起舞赓长谣,声裂金石贯曾碧。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时的豪放不羁和激昂情绪。他高声歌唱,伴随着舞蹈的节奏,唱出了悠长的长歌。诗人以“声裂金石”来形容歌声的洪亮和震撼力,同时用“贯曾碧”来比喻歌声的力量穿透了一切障碍,直达心灵深处。这里的“金石”、“贯曾碧”都是形容歌声强大的词汇,展现了诗人在饮酒时所展现出的激昂情绪和对艺术的追求。
伯伦已死渊明殂,蜾蠃螟蛉漫充塞。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逝去的古人的感慨和惋惜之情。伯伦是一位古代的贤者,渊明则是陶渊明,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他们逝去的哀思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创作中对于古人智慧的传承和借鉴。这里的“伯伦”“渊明”指的是古代的人物,而“蜾蠃螟蛉”“漫充塞”则是指这些人物的智慧在后世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人们借鉴的对象。
须臾歌罢玉壶空,醉觉长天不盈尺。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唱歌后的状态。随着歌声的结束,玉制的酒壶也空了,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他从醉酒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感到四周空间非常有限。这里的“玉壶”指的是盛放美酒的玉制酒壶,而“须臾”则是指很短的时间,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自己的醉酒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