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注释】 步月:在月光下步行。 留冷月:留驻着冷清的月亮。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相依:相互依傍。 吠犬:狗叫的声音。 疏篱:稀疏的篱笆。 栖乌:栖息的乌鸦。 独树非:只有一棵树。 南北:方向或方位。 野冢:荒坟。 歔欷:悲泣的样子。 回数:反复数落。 逃亡屋:被驱逐后无处安身的房子。 【译文】 荒凉城郊,留下冷寂的月亮,白头发的老人相互依偎而行。 稀稀疏疏的篱笆与稀疏的篱笆相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 首两句“秃树垂垂立,荒陂漠漠投”,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秃树孤独地站立着,荒芜的陂塘静静地倾斜在地面上,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孤独、空旷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 第三句“增寒疏磬到,生晕数峰浮”,进一步描绘了寒冷的气氛和山峰的倒影。稀疏的磬声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清晰
注释译文赏析: 三千里外息征鞍,客里情怀强自宽。 只有关山今夜月,又教儿女忆长安。 步月:即踏月而游。 三千里外息征鞍:离家万里,身在异乡,只有骑马远行来驱散愁苦。征鞍:马鞍。息:停、止,这里指停下、歇下。三千里外:离家很远。 客里情怀强自宽:在客居他乡的生活中,我努力地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宽舒些。客里:旅居异地,远离家乡的人。情怀:心情。强:努力。 只有关山今夜月:只有在关山之巅的今夜的明月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以下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1. 步月访熙民松孙(我步行在皎洁的月光下,寻找熙民家的松树和孙儿)。 2. 籍咸共高致(大家都追求高尚的境界)。 3. 让地与花居(我把我的住所让给花朵居住)。 4. 闲就涤烦虑(闲暇时去除心中的烦恼)。 5. 虚廊颇有余(空廊宽敞舒适)。 6. 劫尘消碧宇(清除了天空中的尘埃)。 7.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丰富,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步月 玉簪 - 译文:在月光中漫步,手中握着玉簪。 注释:步月意为行走于月光之中,这里指在夜晚的月光下行走。玉簪是古代女性常用的饰品,手持玉簪,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优雅、高贵的气质。 2. 玉筋留痕,冰壶蘸影,冷光微映帘押。 - 译文:玉簪上的花纹如同玉筋一般,冰壶在水中的影子被轻轻映照
【注释】:己未,农历年份;吴山灯市,指元宵节时苏州的灯会。 【赏析】:此诗描写元宵夜观灯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在吴山灯市上,仰望皎洁的月色和繁花似锦的景象而感到心旷神怡;颔联写街边帘幕低垂,行人来往如织;颈联则描绘了赏灯归来时所见的景致,以及远处楼阁中的灯光映照在湖上的美景;尾联写游人纷纷离去,只留下了箫声穿透罗帏。全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小岩,题目是“秋江玩月图”。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孤鹤南飞,大江东去,诗怀直恁句留。 - “孤鹤南飞”指的是孤独的大雁向南飞翔的景象,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孤独和漂泊。 - “大江东去”意味着长江水流向东流去,这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诗怀直恁句留”意味着诗人的诗歌情怀一直保留下来。 2. 暮霞晚景,风急白萍洲。 - “暮霞晚景”形容傍晚时分美丽的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月下品茶、观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飞阁流云护碧纱,曲栏掩映竹阴斜。 - 注释:飞阁(指楼阁),流云(指天空中的云彩),碧纱(形容水边的绿色植物),曲栏(有弯曲的栏杆),竹阴(指竹林的阴凉) - 译文:高高的阁楼上流云缭绕,绿色的碧纱护着流水旁的竹子。 - 赏析: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
注释: 烟消万壑净,独步平林东。披襟一长啸,明月悬高空。 译文: 烟雾消散,千山万壑变得清晰,我独自漫步在森林的西边。敞开衣襟长啸一声,明亮的月光洒满天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景色。首句“烟消万壑净”,形容夜晚的山林中,云雾散去,万壑清朗,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独步平林东”,诗人独自一人在平缓的树林中前行,这种孤独而又自由的行走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步月”点明全诗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首句“八九峰峦”“十三娇小”,描写了锡山的山势和山峰之秀丽;“相携月下芳姿”,描绘了与小婢相伴赏月时的美好情态,突出了“娇小”。第二句以写景为主,用“玉臂倩扶持”形象地写出了山静人静、清冷宁静的气氛,为下文的“花弄影、风动竹、冷露湿鞋儿”作铺垫,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哀怨之情